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重点推荐-正文
机器人服务员下岗之后
工人日报—中工网 赵昂
//www.workercn.cn2018-04-16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据媒体报道,曾经引起餐饮界很大关注的机器人服务员,如今大多已经“下岗”,或已不在店中,或已停用成为摆设。

  机器人服务员刚刚面世时,曾引发很大的争论:有了机器人,服务员怎么办?餐饮服务员与厨师不一样,入职门槛低,技术含量不高,若被“机器换人”,如何找到新工作将是很大难题。

  企业究竟用人还是用机器,一个最重要的衡量指标就是经济效益,而决定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中,包括了用工成本和工作效率。机器人虽然不用拿工资,但购置成本并不低,最重要的是,维护一个机器人,绝不只是给它充电那么简单,还需要软件的更新和专业的维修,这些都需要成本。而从工作效率来看,目前机器人的功能依旧有限,无法满足实际需求。换言之,机器人服务员对餐饮企业带来的“眼球效应”大于实际中的应用,刷一波关注度之后,被“雪藏”就不可避免了。

  事实上,消费者前往餐厅就餐,大多并非孤身一人,餐厅能提供的服务不只是满足人的饕餮之欲,也要能满足社交需求,消费者的消费体验,不仅包括食物,也包括了服务。比如,在西餐厅,为你倒上开胃酒的侍者,一定是西装革履款款而行,而不是穿着布鞋一路小跑。人性化的就餐服务,可以让消费者达成既定的社交目的。也许有一天,机器人也能做到人性化服务,就像《星球大战》里面的礼仪机器人C-3PO一样,能自我学习、思考和反应,只是,那样的人工智能,在当下看起来还很遥远,有诸多理论和技术瓶颈尚未突破。

  不过,机器人服务员下岗,并不意味着餐饮服务员这一工种就此高枕无忧,“机器换人”这一现象依然存在于餐饮业,有相当一部分餐饮企业正在经历着信息化和智能化变革。当消费者习惯于在APP上订位,通过在餐桌上扫描二维码点餐和买单时,服务员的相当一部分工作已经开始被机器,或者说是被智能所替代。换言之,未来的餐厅,可能不再需要那么多服务员。

  其实,餐饮业的“减员”正在发生,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从2013年到2016年,全国餐饮业限额以上法人企业从业人数从246.76万人降低到221.11万人,而营业额却从4533.33亿元增加到5127.07亿元,餐费收入从4056.07亿元增加到4562.14亿元,减员的同时效益却在增加。在未来可期的人工智能时代,餐饮企业所需的员工,早已不再局限于“会端盘子”,当然,赋予机器人的功能,也不再是简单的“跑堂”和“会话”。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