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重点推荐-正文
白纸黑字以外的诱惑
赵柒斤
//www.workercn.cn2017-11-20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一部好书,被高尔基比喻成进步的阶梯,被莎士比亚称之为全世界的营养品,被弥尔顿看作是伟大心灵的富贵心脉。但谁也不会否认,满足眼球的欲望,也是读书该有的功能。一个人冷不丁对一本书产生快感,往往还有可能来自白纸黑字以外的插图、装帧和封底的名画以及藏书票等附加品的诱惑。

  我这方面有切身体会。记得第一次读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时,就是在同学父亲那儿被书里插图所吸引的;第一次翻《三国演义》,也是被少见的线装和泛黄的书皮诱惑的;第一次捧上《瓦尔登湖》,还是冲着漂亮的书签。我这种很不“靠谱”的读书情结,很可能令一些整天教育人们要“深读”“精读”的仁人志士所不齿,但在法国作家罗兰·巴特看来,这并非见不得人。他认为,文本是一个快乐的对象,这种快乐应该得到享用。文本阅读不仅仅是一种理性的、意识与精神的活动,也是一种具有物质性的、躯体立于其中的实践。这般深奥的注释,一般人是难以理解的,但却给了我另类读书壮了胆。

  我以前读武侠小说,武功再好、素质再高的女子,如果不美或不邪或不毒等,很容易就成了眼里“呆若木鸡、浑拙朴纳”的傻样,常常就被我忽略甚至轻视。而白纸黑字以外的装帧、插图、封面、书签乃至藏书票等往往就像武侠小说里的女子正常之外的东西,要么她的“美”让你爱不释手,要么她的“邪”令你难以忘怀,要么她的“坏”叫你拍案叫绝。有此作铺垫,你可能不仅会立马产生读白纸黑字文本的快感,而且那本读物中主要、次要人物都会被你记牢。

  为什么文本中白纸黑字以外的一些附品能吸引人呢?我一位搞设计的同学说得有一定的道理:文字书的设计者,通常会阅读文字,深入了解并仔细分析内容,然后分类整理信息,再依据书的内容寻找适合的视觉元素、材质及表现形态,尽最大可能满足读者视觉需求,如此就冲淡了白纸黑字带给人的视觉疲劳。这话我信。因为许多书的封面、插图似乎并没表现书中描述的场景,却在我心中烘托出了一种气氛,给了我一个想象的空间。比如我看一本流行期刊时,往往封二和封底的那一幅或几幅古今中外的大师名画“霸占”我眼神的时间有时比白纸黑字描述的精彩内容还多。有时花几块钱买一本所谓的励志杂志,就是冲着封底一幅名画才甘当“冤大头”的,翻里面的文字用不了10分钟,但看那一幅画往往却要一两个小时。哪怕是看优秀的漫画,我往往都认为是在品鉴人生:画面是灵魂、题字是神韵、印章是眼睛。而一幅流传千年的名画却更能让我顶礼膜拜。身边几位书虫朋友也有同感。看来,提升阅读快感有时要靠白纸黑字以外的附品,我并非“孤家寡人”。

  现如今,不断有人为实体书店和纸质书重新“站起来”建言献策。不过,看到那么多“妙计”,我却比较认同美国第一畅销书作家斯蒂芬金的“金点子”:“数字时代讨论纸质书和实体书店时,人们常常忽视了书也是实实在在的物品这个事实。”诚然,一本书,除了文字内容外,有平装、精装之分,有不同版本、不同封面、不同插图。因此,当越来越多的实体书店关门歇业、越来越多的读者被电子书的便利吸引时,美国出版商便在纸质书的设计、印刷、装帧等,方面下功夫,突出纸质书的实体之美和拥有的快乐。还有读者认为,触摸与看、闻、听、尝等影响读者的感情,电子书永远不会像纸质书那样给读书人带来全身心的感受。可见,纸质读物白纸黑字以外的“装潢”也很重要。

  虽然一本内容精彩、装帧精美、插图精雅的书能激发人的疯狂“食欲”,但什么事都有个度,白纸黑字的文本也一样。如果过度包装、强拉硬配插图等往往只能是适得其反,给人以画蛇添足、华而不实的感觉,自然就降低了读者的阅读欲望。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