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重点推荐-正文
【深度观察】机器人不都是来抢饭碗的
杜鑫
//www.workercn.cn2017-11-16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前不久,科大讯飞的人工智能机器人“智医助理”通过了2017年国家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测试,成为全球第一个通过国家医师资格考试测试的机器人。在惊叹之外,不少医生忧心自己的饭碗在未来会被机器人抢走。

  医生们的担忧只是人们焦虑的一个缩影。剑桥大学两位教授日前共同发布了一项报告,分析了365种职业在未来被人工智能淘汰的概率,会计、政府职员、银行职员等现在看起来光鲜的职业,被淘汰的概率很大。一石激起千层浪,机器人要来抢饭碗的焦虑情绪弥漫在各行各业。

  而被世人公认权威的科学界“网红”霍金,还时不时跑出来发出警告:人工智能可能会终结人类。这无疑是火上浇油。

  实际上,机器人将代替人类从事一些职业已成为共识,在一些行业也早就实现。在人工智能领域从业近20年的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给出了一个结论:简单重复性的技能,通过学习、训练就能得到的技能,都容易被机器人替代。

  尽管在一些行业机器换人不可避免,但是人们不必过分焦虑。人工智能是否会超越人类、主宰地球,绝不是凭感性来判断,而是要实实在在地回归到科学。虽然人工智能在语音、图像等部分技术领域和细分场景达到或超越常人的水平,但是其发展还有较多技术难点,机器人大规模替代人类尚需时日。此外,机器人将要替代的多是简单重复劳动。人们将从这些岗位中释放出来,从而有更多的时间、精力来做有创意、有乐趣的工作。而人类的创意、灵感、社交能力等是机器人不具备的。

  从实际应用来看,机器人未必都是来抢饭碗的。相反,人工智能在教育、医疗、养老、金融、司法等领域广泛应用,可以提高公共服务精准化水平,全面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

  根据媒体报道,在教育领域,人工智能的相关产品可以识别学生的手写体,英文识别率可达97%,帮助学生修改作文,进而提高写作水平;在金融领域,利用深度学习、图计算、生物探针等人工智能技术,京东金融可实现无人工审核授信和放款;在医疗领域,科大讯飞在今年8月的测试表明,人工智能技术对肺结节的判断已经达到三甲医院医生的平均水平,可以辅助诊疗;在司法领域,利用语音识别技术进行卷宗录入,准确率高达98%,减少了卷宗录入的人工工作量……

  可以说,未来很多机器人将会是人类的朋友和帮手,人们不妨以更加开放和自信的态度来迎接机器人。

  在政策的推动下,人工智能将迎来发展新机遇。不可否认的是,它同样也会带来不确定性的挑战。机器人来了,不必过分焦虑,但要未雨绸缪。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改变就业结构、冲击法律与社会伦理、侵犯个人隐私、挑战国际关系准则等问题,需要各方共同探讨解决。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