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重点推荐-正文
学校的归学校 家长的归家长
赵昂
//www.workercn.cn2017-09-25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近日,浙江金华市金东区实验小学发出一份公约,表示要改变“家庭作业”变成“家长作业”,取消家长为孩子作业签字的要求。在此之前,武汉晚报曾报道,因为辅导孩子做作业任务繁重,汉口某小学三年级学生家长辞职,专职帮女儿做作业。

  这让笔者不禁想起了一个刚有弄瓦之喜的同学,趁着北京昔日最大的小商品市场天意市场关门之前,低价批发了一堆手工用具,问曰是否打算囤货看店,答曰非也,自己要做手工练习,“你不知道现在幼儿园小学都有各种千奇百怪的作业,都得家长上手,我不先练习一下怎么行?”

  孩子上个学,结果弄得比自己上学更累,这已经是许多“80后”年轻父母的真实吐槽。很多学校都采取所谓“家校互动”式的教学,家长不仅要帮助孩子批改学科作业,还要帮助孩子做各种“素质作业”,比如美术课、手工课的作品。学校设置“家校互动”的初衷是好的,为了让孩子回家后也能保持学习状态和养成良好习惯,并且让家长参与孩子的成长,那么,为什么还有这么多家长吐槽呢?

  这是因为,部分老师在“家校互动”时,将自己的教学责任推卸给了家长,起到了适得其反的效果。以批改作业为例,这不仅是老师本职工作,而且老师通过批改作业,也能够及时了解全班孩子的学习情况,如果由家长代劳,并不利于老师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堂教学工作。而在一些实践类课程上,有的老师单纯追求“成果展示”,作业要求超过小学生力所能及范围,学生自然寻求父母帮助甚至代做,这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也容易引起相互攀比“拼爹”。

  当一个孩子发现,自我独立完成作业反而会因有错误被批评,而由父母代劳则可以得到表扬时,这不仅会影响其学习态度,也会对其价值观、劳动观产生负面影响。

  当然,这并不是说,家长在孩子教育过程中“什么都不用做”,家长有家庭教育责任,而这种家庭教育主要是通过言传身教来潜移默化彼此影响的,集中于品格性格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相比之下,学校教育则是有计划性和系统性的,包括文化知识、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价值理念等方面。也就是说,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其不能替代学校教育,家长也不能替代教师的角色。有的老师利用微信等工具,与家长和学生“全时段沟通”,放学后随时提要求,其实也混淆了学校与家庭的区别。

  老师人手不够,学校硬件条件有限,这都不能成为学校或老师将学校教育责任推卸给家长的理由。教育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小学师生比已经从2006年的1:19:17降低到2016年的1:17:12,老师人手与过去相比,反而充裕了。硬件方面,小学体育场(馆)面积达标校数、体育器械配备达标校数、音乐器械配备达标校数、美术器械配备达标校数、数学自然实验仪器达标校数的比例分别从2006年的53.49%、47.44%、42.43%、40.74%和52.75%,增加到2016年的75.00%、80.18%、 79.50%、 79.47%和 79.84%。

  让学校教育回归学校,让家庭教育回归家长,在此基础上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相辅相成,方能实现孩子的全面快乐成长。而这,就需要有关部门有所措施了,毕竟,这不仅影响父母的工作,也影响孩子的成长。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