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重点推荐-正文
高田之“死”
梁凡
//www.workercn.cn2017-06-30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当地时间6月26日,因为安全气囊召回问题深陷经营困境的日本汽车配件制造商高田公司对外宣布,已向日本东京地方法院提交破产申请;与此同时,高田公司美国子公司也于当地时间25日晚间向美国特拉华州地区法院申请破产保护。至此,这家曾经的全球第二大汽车安全气囊生产企业走完了其长达84年的“生命历程”。同日,宁波均胜电子公告,公司子公司、美国汽车零部件公司百利得汽车安全系统(KSS)拟与高田公司签署《谅解备忘录》,购买后者硝酸铵气体发生器业务以外的资产,意向购买的目标资产基础交易对价预计不高于15.88亿美元(约合108.6亿元人民币)。

  高田的轰然倒塌,大致始于2009年发生在美国的一起交通事故。

  2009年5月16日,美国一位18岁的女孩埃希利帕海姆开着她的2000年生产的本田雅阁去接放学的弟弟。在学校的停车场,汽车与另一辆车相撞,车头损毁严重,埃希利帕海姆受重伤死亡。但随后的调查发现,让埃希利帕海姆丧命的并非碰撞本身,而是她自己所驾车辆的安全气囊展开后弹出了一个金属碎片,划破了埃希利帕海姆的颈动脉,致使其失血而亡。

  为什么本应“救命”的安全气囊反成了“夺命”元凶?调查发现,问题出在高田生产的安全气囊的充气泵上。高田公司在充气泵内使用爆炸性的化学物质硝酸铵,从而使汽车的安全气囊能够在碰撞后自动展开。但是,当暴露在高温和潮湿的空气中时,这种化学物质会变质并迅速燃烧产生爆炸,金属保护外壳会直接破碎飞向车内乘员。目前,全球范围内已知有至少17人因这一安全隐患死亡、180人受伤。

  整件事情中最为恶劣的部分是,高田很可能早就知道,自己生产的“安全”气囊也许会变成“杀人”气囊。高田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生产安全气囊硝酸铵气体发生器;有资料显示,在此不久后的2000年前后,其内部就已经意识到气体发生器并没正常工作,并且部分在测试中爆炸;2004年,有不愿透露姓名的高田高管曾承认存在“操控”气体发生器测试数据的行为;从2008年开始,高田生产的安全气囊越来越多地出现问题。但高田拒不承认事故问题是自家安全气囊引起的,反而继续加大生产力度。

  2009年埃希利帕海姆的惨剧发生后,本田宣布召回50万辆汽车修复安全气囊隐患。此后数年间,使用高田气囊的全球近20家汽车制造商开始越来越多地召回自己产品,很快召回量就达到了以千万计的惊人数字。今年2月,高田公司承认,在对美销售问题安全气囊中存在欺诈行为,并同意支付10亿美元罚款。一系列的召回和赔偿,最终让高田走上了破产保护的道路。

  截至今年5月,全球因装配高田问题气囊而被召回的汽车总量已高达1.2亿辆,涉及了几乎所有主流汽车品牌。包括各汽车厂家为其垫付的召回费用,高田公司的负债总额或高达约1.7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约1030亿元),这一天文数字使得高田的破产成为“二战”后日本制造业历史上最大的一宗破产——不过,已经有多家车企对高田破产后能否继续支付相关费用表示悲观。此外,即使在申请破产保护后,高田仍可能需要以某种形式继续运营多年,为需要更换的问题安全气囊提供部件。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