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努力形成人人皆可成才 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
南方日报评论员
//www.workercn.cn2018-02-28来源: 南方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强调要围绕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学分类为基础,以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为目的,加快形成导向明确、精准科学、规范有序、竞争择优的科学化社会化市场化人才评价机制,建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的人才评价制度,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各项决策部署,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必须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建设人才强国。人才评价是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资源开发管理和使用的前提。建立科学的人才分类评价机制,对于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激励引导人才职业发展、调动人才创新创业积极性、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人才评价机制仍存在分类评价不足、评价标准单一、评价手段趋同、评价社会化程度不高、用人主体自主权落实不够等突出问题,一些行业、领域在人才评价中的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等倾向更是备受诟病,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创新人才评价机制,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

  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形成导向明确、精准科学、规范有序、竞争择优的人才评价机制,必须健全人才评价标准,改进和创新人才评价方式,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五湖四海、任人唯贤、事业为上、公道正派的党管干部原则落细落实。全省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指导意见》要求,在健全人才评价标准上实行分类评价、突出品德评价、科学设置评价标准,形成以职业属性和岗位要求为基础的科学人才评价体系,加强对人才科学精神、职业道德、从业操守等评价考核,鼓励人才在不同领域、不同岗位作出贡献、追求卓越。要创新多元评价方式、科学设置人才评价周期、畅通人才评价渠道、促进人才评价和项目评审、机构评估有机衔接,加快建立科学化社会化市场化的人才评价制度。

  建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的人才评价制度,要深入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选人用人的新理念新方法,结合新时代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新问题,加快推进重点领域的人才评价改革工作。依照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人才工作的特点,《指导意见》要求改革科技人才评价制度、科学评价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人才、健全教育人才评价体系、改进医疗卫生人才评价制度、创新技术技能人才评价制度、完善面向企业、基层一线和青年人才的评价机制,突出了各领域工作重点,为我们指明了具体方向。全省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大改革力度,进一步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建立更加灵活、更加开放、更具实效的人才评价体系,为人才脱颖而出释放出制度机制最大的牵引性动能;要根据各行业、各领域特点,坚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增强改革针对性、精准性。

  坚持党管人才,是我们党的人才工作的一贯原则。我们要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加强和改进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健全党管人才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创新党管人才方式方法,为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要不断健全完善人才评价管理服务制度,保障和落实用人单位自主权,尊重用人单位主导作用,支持用人单位结合自身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评价人才,防止人才评价行政化、“官本位”倾向;要健全市场化、社会化的管理服务体系,进一步明确政府、市场、用人主体在人才评价中的职能定位,推动人才管理部门转变职能、简政放权,积极培育发展各类人才评价社会组织和专业机构;要优化公平公正的评价环境,加强人才评价法治建设,严格规范评价程序,强化人才评价综合治理,营造求真务实、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评价氛围和环境。

  千秋基业,人才为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人才评价机制的指挥棒作用将越来越凸显。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我们党的新时代选人用人理念、政策贯彻好实施好,让各类人才各得其所,让各路高贤大展其长,为确保“两个走在前列”提供坚实保证。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