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社会治理必须远离“线性思维”
//www.workercn.cn2017-12-13来源: 新华日报
分享到:更多

  12月7日,《人民日报》针对北方个别地方急于推进“煤改电(气)”,结果煤下去了,电(气)没跟上,导致部分群众冬季取暖出现缺口的现象发表评论指出,“任何一项公共政策的出台、调适、完善,也都不是一触即发的突然变化,也都有一个深谋远虑、不断调整的过程……应持科学、严谨的态度,照应好政策实施的每个环节,充分考虑各方诉求,体现人文关怀。惟其如此,才是真正对政策负责、对老百姓负责。”

  这个论点,直接指向的就是社会治理中出现的一个问题:线性思维。所谓线性思维,就是简单“由A得到B”,认为要达到B目的,那么只要把A做到就行。以前有一款电脑游戏叫《模拟城市》,玩家在电脑地图上做规划、放建筑,鼠标一拉,一点“执行”,马上就能呈现出想要的效果——这就是典型的“线性思维”,或者叫“游戏逻辑”。在游戏的虚拟社会里,元素是“数字”和“程序”,他们没有个性也没有感情,完全按你的路径去执行命令,精确呈现出你想要的效果。然而,现实社会中的元素,则是一个个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人”,每个人的条件不同,每个人的诉求也不同。如果面对这些活生生的人,还是运用线性思维,以游戏的逻辑去治理,那么个体的境遇就会被忽视,个体的诉求就会被曲解。

  我们追求绿水青山,就必须治理污染源。烧煤取暖,的确是重要的污染源头。要环保治理绩效,“煤改电(气)”确实是个长期有效的手段。但是如果陷入了“线性思维”,把这个治理工程简化到“只要在最短时间内把煤都改了电,环境就会马上变好”这样的逻辑里去,完全不考虑地方的实际情况、硬件水平和群众的个人诉求,那么出现取暖缺口几乎是肯定的。

  好经为什么会被念“歪”,很多情况下都是这种线性思维在作祟。所以,科学的社会治理,不仅要有好的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也需要一流的执行水平。执行水平是否一流,就是要考验把政策和实际情况相结合的能力,考验对公众每个细节诉求的熟悉程度,考验对现实生活影响的掌控程度。

  得诺贝尔奖的顶尖理论经济学家,也经常预测不准股市。社会治理是扎根于实践中的社会工程,不是简单套用理论逻辑就能得到圆满结果的。现在,“线性思维”不仅存在于某些地方的社会治理主管部门,也存在于社会舆论之中,不知不觉地影响着我们的认知。比如前段时间特朗普宣布美国减税,一些媒体舆论听到“减税”二字就草率地叫好,认为这将让美国国家更强大、企业更有活力、人民更幸福。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政策会产生这么简单的线性结果,那么世界上哪来如此复杂的国家竞争,哪来那么多的政策争议?这样的思维对社会舆论的误导作用是很大的,同样需要我们警惕。

  “线性思维”还有一个危害,就是“反向证错”。逻辑学有个“逆否原理”,如果A能得到B,那么反过来,非B就能得出非A.如果在社会治理中任由“线性思维”当家,那么很多好的政策就会被“误伤”。比如“煤改电”,本身的政策方向并不错,但是因为在执行中出现了操作问题,少数地方环境在短时间内没有改善还影响了群众生活,就有人通过这个结果,反过来否定“煤改电”这个政策的合理性。如果照此推理,那么“煤改电”还真的应该质疑了?这是一个逻辑陷阱,一旦跳进去就不可自拔。显然,在社会治理实践中,这种思维陷阱在形成政策共识方面的危害极大,更需要我们警惕。

  社会治理面对的环境,是由有血有肉、诉求各异的“人”组成的,社会治理的根本目的,也是服务于活生生的各具个性的“人”。这就决定了社会治理必须远离游戏拉鼠标式的“线性思维”。十九大报告里那句“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点出了社会治理的精髓,值得好好学习领会。 李 军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