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雄安“三原则”具有普适性
丁建庭
//www.workercn.cn2017-09-13来源: 南方日报
分享到:更多

  设立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在国内外广受关注。目前,虽然新区规划方案尚未出台,但官方公布的三条原则——绝不搞土地财政、一定考虑百姓的长远利益、绝不搞形象工程——已经在舆论场上引发强烈反响。《人民日报》评论称“彰显改革担当”,许多人则从中看到中国城市发展的新方向,寄望雄安“三原则”能推及其他城市发展。

  雄安新区“一出生便风华正茂”。它不仅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更是新形势下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大实践。究竟“新”在何处?最核心、最关键、最根本的,就是必须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按照中央的顶层设计,雄安新区将努力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努力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新发展理念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发展的指挥棒。没有历史包袱的雄安新区,无疑是一个最佳实践平台。

  眼下透过雄安“三原则”,便能看到新发展理念的落地。“绝不搞土地财政”,打破了传统的城市发展模式,有助于告别对房地产行业的过度依赖,真正回归“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价值属性,让群众的生活变得更加轻松和更有获得感。“一定考虑百姓的长远利益”,意味着不仅百姓当下应得的补偿要给,更要考虑他们的未来发展,让每个人都能成为新区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和受益者,全面贯彻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导向。“绝不搞形象工程”,突出发展的根本目的,强调发展着眼长远,有助于克服急功近利的政绩冲动,从而形成正确的发展观和政绩观。“三原则”条条扎实,字字有力,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瞄准当前城市发展的一些玩瘴痼疾开刀,汇聚了自上而下关于城市发展的最大共识。

  雄安“三原则”受到追捧,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们对与之对立的发展模式的诟病。比如,许多城市对土地财政超级迷恋,成为土地和房地产价格的重要推手,其结果必然会增加百姓的住房成本。但反观雄安,一早便提出“让低房价成为雄安新区的核心竞争力”。而事实也一再证明,房价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高房价更容易导致人“逃离”。再比如百姓的利益问题,一些城市管理者在征地拆迁时,往往只看中群众手中的土地,习惯用赔偿的方法一竿子解决问题,却没有长远考虑这些人的生计和融入城市生活问题。还有更为常见的形象工程问题,一些城市不尊重自然规律和城市发展规律,热衷于面子好看,热衷于短期显绩,热衷于摩天大楼,拆东墙补西墙,外表光鲜,群众的获得感却得不到提升。

  客观地说,雄安“三原则”没有多大颠覆性。一方面,中央早就开始极力倡导和要求;另一方面,公众早已熟知并寄予厚望。只不过在实践层面,这些原则在一些城市没有得到有力践行,让许多人感到“口惠而实不至”。这一次,雄安再提“三原则”高度贴合大众关注,也充分说明“三原则”具有普适性,满足了绝大多数人的期待。而从另一个层面讲,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是全国性的,体现这一理念的雄安“三原则”也是在释放信号,那就是传统老路走不通了,“三原则”代表了未来方向。或许,这正是雄安新区的标杆意义所在。

  雄安新区要比肩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必然有其与众不同之处。“三原则”已经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展现出其普适的一面和全国推广的价值。而更多城市也应该清楚看到这一点,并从中理解城市发展的真谛,做新发展理念的坚定实践者。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