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违规密考”为何是 公开的秘密
张海英
//www.workercn.cn2017-06-21来源: 长江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中小学招生季来临,近期多地公办、民办学校秘密组织招生考试被媒体曝光。招考看似一片平静,实则暗流涌动。义务教育阶段通过考试选拔招生,是国家明令禁止的行为。但一些学校在校外培训机构的掩护下,以内部统测排名等手法变相招考,考试内容多为奥数。(6月20日《半月谈》)

  法律及政策禁止义务教育阶段通过考试选拔招生,既是为了让所有孩子公平接受义务教育,以提高全民教育水平;也是为了规范中小学招生秩序,推进就近入学。但从实践来看,这一禁令却禁而不止,无论是幼升小还是小升初,很多地方都存在通过考试选拔招生的情况。

  这些自己秘密组织招生考试或者通过校外培训机构选拔招生的学校,有一个共同特点是,拥有相对较好的优质教育资源。民办学校一般通过高薪聘请好教师,而重点学校或者一些学校重点班本身就拥有优质教育资源。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就去竞争数量有限的学位。

  学校之所以“顶风作案”,既因为通过选拔优秀学生,可以提高学校影响力,也因为违规选拔招生的情况比较多,认为“法不责众”。当然,学校自认为是“密考”,瞒过了教育主管部门。

  为何说地方教育部门清楚“密考”,或者说“密考”对监管者而言也是公开秘密?有两个例子可以说明:一是广州曾出现4万多名小学生同一天四处赶考、竞争民校3000个学位的盛况,这么大的动静,教育部门岂能不知?二是某地2015年已经象征性地处理过一次。至于为何不持续查处、严肃处理,原因还是不作为。

  当然,也不能只打地方教育部门的屁股。因为“违规密考”的根源是优质教育资源不均衡,这是全国性问题,需要顶层设计来解决。另外,政策层面也有漏洞。比如2013年8月教育部文件中指出:引导民办学校采取能力测评、面试等方式,选择符合学校办学特色的适龄儿童。“能力测评”就成为考试选拔的借口。

  部分学校搞“密考”,选走了优秀生源,这对另一部分学校来说也不公平。而且,“违规密考”也增加了家长经济负担——家长为通过“密考”会给孩子报很多培训班。事实上,超前、超量教育对孩子也有副作用。

  对于“违规密考”现象必须标本兼治。所谓治标,就是严格落实法律规定和就近入学政策,对违规学校严格依法处理;在每年招生季要作为重点问题来治理。所谓治本,则是真正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分布。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