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从人大议案看公民法治意识的增强
艾琳
//www.workercn.cn2017-03-15来源: 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秘书处介绍,今年大会期间共收到代表团、代表联名提出的议案514件,其中立法方面的议案高达492件,占所有议案的近96%,内容涉及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围绕构建发展新体制完善法律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等各个方面。

  人大代表是通过层层级级、一个方面一个方面、一个领域一个领域地选出来的,是最能代表民众利益的群体之一。而代表们能否提出议案、提出怎样的议案,不仅体现了代表参政议政的能力、能否认真履职的态度,更表达了民众对政府的期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注。因此,每年人代会期间代表提交的议案,都会成为关注的焦点,甚至成为投资者进行决策的重要参考。

  据介绍,近年来各级人大对代表向全国人代会提交议案有明确要求,尽早进行布置和动员,有的组织地方人代会代表一起商讨议案的内容,而且代表们自己也越来越重视议案工作,很早就开始思考提交怎样的方案,并展开深入的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声音,了解群众呼声,以确保议案能够全面、准确、客观地反映群众意见、表达民众意愿。所以,议案的质量和水平也在逐年提高,从而为人大、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更重要的是,从近年来人代会收到的议案来看,代表们提交的议案,已经逐步从微观走向宏观、从注重某个具体问题向共性问题转变、从局部向整体转化,更好地把握宏观与微观的结合,立足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根本上防止问题的再发生。而且,绝大多数议案都有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有思路和想法。特别是民生方面,更是把强化基础作为议案的着力点,使议案更有生命力、更具代表性。

  今年的议案中,立法方面占96%,确实是一个令人振奋、令人深思的消息。立法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也不是一个说做就能马上做到的问题,特别涉及到政治、经济、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问题,更需要长期摸索、长期积累、长期研究、长期讨论才能形成共识、产生共鸣。即便能够形成立法,也不是一劳永逸,需要不断探索与试验,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与提升。尽管如此,代表们仍然能够从大局出发、从国家利益高度出发,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设、设想和思路。可见,公民的法治意识已经得到了很大增强。

  中国经历近四十年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以后,在法治之路上迈出了重要步伐,不仅制度越来越健全、体系越来越完善,而且,民众的法治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代表提交的议案能够把重点聚焦到立法,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广大民众对法治的期盼,对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希望。只有在法治之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坚定、越走越坚实,国家利益与民众利益才能结合得更好,政府与企业、政府与民众,包括政府与舆论的关系才能越来越规范,越来越不受非法律因素的影响,人治才能真正退出市场、退出各种社会关系。

  目前,我们立法在一些环节还存在着较大的缺陷,因此未能真正做到依法办事。尤其涉及民众利益,人为干预的现象还比较严重,不按法律办事的问题也比较多。这一点,从近年来屡屡发生的冤假错案、恶性案件中也不难看出。在一些地方,政府在履行职责、发挥职能、维护公众利益方面,也常常会出现越位、失位、缺位、错位等现象,出现以权代法、以权牟利的问题。譬如事前审批和事中事后监管,就仍然存在重前不重后、重权不重责、重利不重法现象,造成很多方面问题频发,对国家和人民利益带来极大损害。这次代表们通过专题调研、视察或座谈走访等方式形成的350件议案,很大程度上就是从问题中总结出来的,从一个个具体案件中提炼出来的,针对性极强,也更符合当前中国实际。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