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把文化小康建设摆在重要位置
岳 音
//www.workercn.cn2016-11-03来源: 南方日报
分享到:更多

  11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同新任县委宣传部长培训班学员座谈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基层和农村为重点,保护和传承优秀民族民间文化,发展健康向上的乡土文化,积极提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大力推进文化小康建设,让人民群众享有更优质的精神文化生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核心就在全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特别强调全面小康是全面发展的小康、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的小康,以强烈的问题导向,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决胜全面小康不懈奋斗。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全面小康覆盖的领域要全面,覆盖的人口要全面,覆盖的区域要全面。我们不仅要重视物质方面的小康,比如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还要重视精神方面的小康,推动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这是一个整体性目标要求,任何一个方面发展滞后,都会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作为全面小康的重要内容,文化小康意义重大,各地区各部门必须将其摆在重要位置。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脉和灵魂。推进文化小康建设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必须,也是增强文化自信之必须。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种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社会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软实力越来越成为区域竞争的重要因素。特别是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全面小康更加需要文化小康提供精神支撑。同时也只有实现文化小康,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才能持续扩大,我们的文化自信才能更加坚定。

  文化小康建设是一项重大工程,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小康和文化建设的系列重要论述,用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实现文化小康,重点和难点在基层、在农村。当前,一些地方对基层农村的文化小康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存在“重物质、轻精神”“重经济、轻文化”的倾向,或者“理论上重视、行动上忽视”,个别地方甚至还出现了“讲话无文化建设内容,规划无文化项目,资金无文化方面安排”的尴尬状况。对于这些突出问题,各地区各部门必须高度警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文化小康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与全面小康联系起来,与改善民生联系起来,一起谋划、一起落实、一起考核,让人民群众在文化上得到充实的获得感、稳稳的幸福感。

  实现文化小康,必须牢固树立文化为民的理念,面向基层、补齐短板。要筑牢文化小康供给基础,把“要文化”和“送文化”匹配起来,促进文化产品和服务供需有效对接,挖掘和用好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着力提供接地气、有人气的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要夯实文化小康硬件平台,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鼓励和引导各种资源、各方面力量向老少边贫地区倾斜,推动这些地区公共文化服务面貌有大的改善。要补齐文化小康工作短板,精准推进文化扶贫,着力推动基层文化服务方式创新,推广菜单式、订单式服务,加强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用“互联网+”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发挥文化对发展的促进带动作用。要巩固文化小康人才支撑,加强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大力培养文化骨干和乡土人才,建设一支沉得下、留得住的基层文化队伍。

  没有文化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广东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地区各部门特别是广大基层农村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好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以基层和农村为重点,大力推进文化小康建设,让岭南文化继续大放异彩,让南粤人民更有文化自信。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