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能力不升级驱动不了新体制
刘海涛
//www.workercn.cn2016-05-25来源: 解放军报
分享到:更多

  转型先转素质,变革先变能力。如同“1.0软件”驱动不了“2.0硬件”,能力不升级同样驱动不了新体制。

  新的领导指挥体制威力如何被激活,如何发挥最大优势,核心在人,在人的能力素质。如果感觉很难适应新体制,首先应从自身能力找原因。有一位参谋,在原军区是有名的情报判读“快手”,到战区履职时面对卫星图像,感到“老虎吃天——无从下口”;有一位助理,曾经是营房专业的“大拿”,但在联合作战的战场建设上却说不上话;有一位局长,当过团长、旅长和军区机关二级部长,可谓经验丰富,首次参加联合作战值班竟“犯了难”,处置方案改了数遍还定不下来……很多老单位的拔尖人才,到了新岗位感受到了“本领恐慌”。

  跟不上新节奏,适应不了新体制,履行不了新职能,这也是一种“改革阵痛”。消除这种“阵痛”,必须实现能力升级、素质跨越。否则,不仅会陷入无法“生存”的窘态,还可能影响军队转型步伐,阻碍新体制发挥效力。

  新体制下,很多部门“瘦身”了,干部就要“强身壮骨”,否则,工作就可能完不成;很多部门是新成立的,干部就要及时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建立新的制度机制,否则,工作就无法推动,新质战斗力就无法形成。譬如,联合作战指挥部门的干部,如果不懂联合专业、联合指挥,如何能提高联合作战指挥效能?战场需求部门的干部,如果不懂现代战争、不掌握对手军事实力,如何能搞好战场建设?那些“刻舟求剑”者,如果不赶紧来一场头脑风暴,就无法推动工作创新发展;那些“差不多”先生,如果不赶快树立精准意识,就无法实现部队管理的集约高效。

  恩格斯说,当技术浪潮在四周汹涌澎湃的时候,我们需要更新、更勇敢的头脑。更新、更勇敢的头脑,来自于科学理论武装。拔喙换羽、腾笼换鸟,没有理论指导,很可能搞偏方向。习主席改革强军战略思想,是实现能力升级的科学指导。学深悟透了,自会心明眼亮,步伐坚定,破浪前行。

  部队是要打仗的。具备联合素质、打仗本领,才能更好地驱动新体制。事实上,新体制的设立,核心就是为了能打仗、打胜仗。毛主席说:“要知道,蒋介石有两种。一种是过去在大陆上的蒋介石,一种是在水里的蒋介石。过去在没有水的地方打仗,我们有经验,但是在水里打仗的经验就缺乏了。”今天,我们面对的对手,不仅有水里的,还有天上的、太空的、网络的。如果没有“几把刷子”,没有联合作战素养,没有联合作战指挥能力,就不能很好地运用新体制,发挥新体制的制胜优势,也不可能像前辈军人那样战无不胜。

  适应新体制,方法是过河的桥和船。有的部门编制少了,但运用科学的方法就可事半功倍。比如,军事设施建设,事必躬亲则劳神费力,军民融合何尝不能又好又快地完成?诚如毛主席指出的,要学会“弹钢琴”。“五个更加注重”,既是战略指导,又是高妙方法。运用好这些方法,就能推动各领域协调发展,共同奏响强军进行曲。

  作风是能力升级的重要保证。80多年前,我军一份上报立功的请示仅53个字,中央军委的批复仅30个字。今天,有如此的作风,才能让人腾出更多时间提升能力。如果动不动就推稿子,有事没事就开会,一有工作组就层层陪同,哪来时间精力提升能力、研究打仗。东部战区陆军提倡说话办事“开门见山”,果断叫停五件事:不要打乱正常工作秩序,不要专门通知打扫卫生,不要搞层层陪同,不要搞“材料诵读”,不要怕讲真话得罪人。这样的作风,不仅是对新体制的有效对接,也是促进官兵能力升级的有效保证。

  升级才能生存,生存才能生长,生长才能成材。当每名军人都长成参天大树,就一定能让能力优势转化为体制优势,让体制优势转化为制胜优势。(作者单位:陆军政治工作部)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