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小学教授”彰显教育现代治理能力
熊丙奇
//www.workercn.cn2015-09-10来源: 文汇报
分享到:更多

  核心观点

  尊师重教基本的工作是保障教师待遇,维护教师权利,让教师获得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空间。中小学职称制度改革朝这方面迈出了一大步,但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还需要进一步推动教育改革创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任重道远,教师使命在肩

  “最重要的教育资源不是楼房、不是课桌,是教师”——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的话言犹在耳,全国1270万中小学教师就在教师节前夕收到国务院发出的一份“大礼包”:《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出台。此次改革统一了自1986年以来一直施行的中、小学两大职称系列,首次设置了正高级职称,从制度框架、评审标准、评价机制等方面对中小学职称制度进行了整体设计。

  要真正淡化论文和学历标准

  近年来,在我国中小学职称评审中,存在重视论文、强调学历的倾向,于是职称评审把教师的精力引导到撰写论文、攻读更高的学历上,反而轻视教书育人;另外,在职称评审中存在“跑要”、送礼、暗箱操作等“潜规则”,严重败坏教育形象。这都要求对职称制度进行改革。在笔者看来,这次职称制度改革,直面职称评审的现实问题,有针对性。但是,还需要在体制、机制建设上更进一步。要通过职称制度改革,带动中小学的现代治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基础教育质量。

  舆论聚焦于职称改革的两个方面:一是中小学教师也可评教授,二是职称评审向农村教师倾斜。这可以说是职称改革的“亮点”。但是,这是比较表面的。如果评审的标准不变,比如特别强调论文,则并不利于引导中小学教师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另外,政策规定在同等条件下向农村教师倾斜,可要求农村教师在条件相对艰苦的农村,取得和城市教师一样的“同等条件”,谈何容易?

  关键是在职称改革中能否真正按职称评审改革的要求,淡化论文和学历标准以及转变评价机制。淡化论文和学历标准,如果还是由行政部门主导,很多人会担心,没有了学历和论文的“硬杠杠”,职称评审会不会更乱?事实上,我国中小学职称评审的标准越来越严,包括“破格”,都有明确规定,但是人情、关系仍然防不胜防。

  成立并发挥教师委员会的作用

  淡化学历和论文标准之后,教师的评价,将从重“结果”到重“过程”,即关注教师真实的教育能力和教育贡献。比如农村教师,评价应该关注他们的教育教学过程和付出,而不是只看教育结果,这就需要客观、公正、专业的同行评价,即由同行专家按教育标准进行评价。这次评审改革提出,要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同行评价会不会被行政力量和利益因素左右?这种担忧并非杞人忧天。如果教育管理和学校治理的基本模式不变,同行专家委员会将会有比较强的行政色彩——专家委员由行政部门聘任,专业委员会的评价工作开展在行政部门组织下进行,所谓同行专业评价,还会是行政评价,而如果同行专家没有基本的专业操守,也会在评价中弄虚作假。

  这就需要对教育管理制度和学校治理结构进行系统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以及国家教育规划纲要都提出,要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提高教育现代治理能力。在中小学内要发挥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办学的重要作用。这就要求学校成立教师委员会,委员会独立负责学校教育事务,包括对教师的评价。只有成立并发挥教师委员会的作用,才能促进学校从目前的行政治校,改革为教育家办学,也才能让教师摆脱非教学的行政压力,做到职业化、专业化发展。这也是提高教师职业荣誉感和满意度的关键所在。

  要进一步推动教育改革创新

  其实,如果进一步推进教育管理制度和学校治理结构改革,对职称评审改革或会有新的思路。从本质上说,教师评职称,且职称与工资工资挂钩,就是对教师进行行政管理和评价,这让教师关注职称超过职务,有的教师评上高级职称之后,就离开原来职务,不再进行第一线教学,却享有高级职称待遇。这次职称评审改革,强调职称要和岗位结合,明确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在核定的岗位结构比例内进行,不再进行与岗位聘用相脱离的资格评审。也许这在评前可以做到,可评上高级职称之后呢?对教师的招聘、使用、管理、评价,应该基于职务,这才能让教师更重视职务能力与贡献。比如,对农村教师应该根据其岗位、职务予以相应报酬,以吸引人才到农村学校任教,如果只按职称给予待遇,这会引导获得高级职称的教师流向城市。在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中小学教师并无评职称一说,对教师的管理实行年薪制和终身教职制度,教师的年薪主要与职务和工作年限有关,一名青年教师经过严格考核,获得终身教职后,学校不得无故解聘,年薪制和终身教职,让教师更珍惜教师岗位,并在教师岗位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

  我国一直崇尚尊师重教,教师拥有很多荣誉头衔,诸如“人类灵魂工程师”,“阳光下最神圣的职业”,也强调教师的奉献精神,诸如“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固然具有道德感化的作用。但是,尊师重教基本的工作是保障教师待遇,维护教师权利,让教师获得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空间。中小学职称制度改革朝这方面迈出了一大步,但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还需要进一步推动教育改革创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任重道远,教师使命在肩。

  (作者为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