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解放日报:大学到底要不要围墙?
//www.workercn.cn2015-04-02来源: 解放日报
分享到:更多

  编者按 武汉大学对赏樱者收门票以保持校园秩序,但围绕门票收入的合法性和去向,却引发不少质疑。谈论焦点逐渐转向另一个话题:对于大学这样一个特殊的公共空间,到底要不要围墙?是将围墙拆掉以显示开放性,还是留住那堵墙便于管理?本期圆桌谈对此进行讨论。

  制度比围墙更可靠

  内环西侧,有上海两所知名高校。除了美景,校园的各种公共资源,也让外人羡慕不已。运动场、图书馆、公共食堂……附近居民早已习惯借此宝地,解决自己的需求。外人频频进出,免不了给师生造成一些困扰。据说,校方也曾考虑过“限外”,例如安装门禁、凭饭卡消费等。没想到,竟有职工干脆私下“出借”饭卡,做起了买卖。

  大学校园名声在外,要靠一堵围墙无死角很难。那么校园不设防是否可行?公共资源又确实难以承担。看似两难,并非无解。科学有效的制度,是比围墙更可靠的保安。

  国外许多大学,不存在所谓围墙,他们的校园治理,是基于规范的制度和良好的运行。就拿电子门禁卡来说,美国大学的管理非常严格,决不允许借用、冒用,一旦发现就可能面临开除教籍、学籍的严厉处罚。虽然看上去,这些学校的公共区域是开放的,但是大多数建筑物,包括实验室、图书馆、健身场所,都需要刷卡进出。学生福利都体现在学生卡上。那些知名大学虽然免不了游客来访,但外人要在校园里蹭便宜却很难。

  这并不是说,大学一定不需要围墙。国内外情况有别。很多时候,恐怕还是需要一堵围墙来保护校园的宁静。当然,如果没有良好运行的制度,围墙也只是摆设。 (小平)

  “公共空间”不是“权利无限”

  遥看武大樱花树下攒动的人头,不由想起在上海一高校操场内目睹的论战。校园周边是居民区,晚上一群“大妈”来到开放的操场里跳广场舞,音乐放得砰砰响。看不下去的保安前来劝阻,却完全磨不过“大妈”的嘴皮。对方有一句撒手锏:“大学的校园,不是公共空间么?”

  后来“大妈”们还是让了一步,关掉音乐跳“哑操”,终于相安无事。但话语背后的潜意识颇耐人寻味:根据大学对社会的承诺,校园确是公共空间,公众自有分享的权利。但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权利?

  除了大学的特殊性外,“公共空间”这一概念,也有易被忽略的特殊性。“公共”意味着“分享”,站在公共的角度,它属于每个人;但对每个人而言,公共空间却不可能“唯我独占”。任何人对公共空间的享有,都不是只占权利、不尽义务,更不等于无限度的自由。说白了,私人空间你可以“爱干吗干吗”,但在公共空间不行,因为“不只是你”享有使用空间的权利。

  那句“有权不能任性”,不仅针对“权力”,同样针对“权利”。不任性的标尺,就是遵循公共空间内的基本秩序和规范,并实现各个主体间的权利平衡。比如广场挨着居民区,你有跳广场舞的权利,我也有安静休息的权利,双方相互让渡,“小声一点”就是解决之道;再如樱花盛放的校园,看花人有赏花看景的需要,师生们有静心治学的需要,若不能作太多人为阻隔,那么看花人守秩序、讲文明、尽可能不打扰正常的校园生活,便是最起码的意识。

  再开放的公共空间,行使“个人权利”也得有个基本秩序。何况大学校园,首先还是读书的地方,不是么? (伍溟)

  关键要拆“无形之墙”

  在中国,物理形态的墙触目可见。在这种环境里,别的围墙都不拆,独独要求武汉大学或者别的大学拆除围墙,确实有苛责之嫌。

  其实人们对大学围墙的诟病,未必就是那堵物理形态的墙,而是大学精神里面那堵“墙”——学术研究自说自话、不接地气;学者脱离社会实际、漠视群众实践,关上书斋闭门造车;学生读死书、死读书,高分低能。这样的大学不符合现代要求,很难在研究解决社会问题、提供科学知识力量、提高社会道德水平等方面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无形之墙”的构成,首先是价值观层面。有些大学自命清高,不愿意介入社会实际。其次是立场观念问题。有些学者认为只有紧跟国际前沿、“言必称希腊”才能取得学术成就,研究身边的实际问题搞不出什么名堂。还有体制机制的问题。很多学校的科研和教学体制机制,都过度鼓励纸上谈兵式的“论文科研”,不鼓励师生开展实证研究,提供社会迫切需要的知识成果,解决具体社会问题。这一层层“无形之墙”既压抑了大学科研的生机活力,也使社会得不到急需的知识智力支持,使人们对大学感到失望。

  凭借发达的交通通讯条件,如果没有心理上这堵“无形之墙”,区区一堵校园围墙,岂能阻隔大学与社会?一所精神包容、心胸开放、关注现实的大学,不管有没有物理围墙,师生都乐于走进社会,与群众打成一片;学术研究的问题导向都能结合社会实际,使群众实践成为学术研究的源头活水,学术研究又为建设更美好社会提供知识力量;大学的精神、素养和道德,就能够风行草偃,影响、滋养、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素养和道德水平。如果一所大学能够与社会、与群众、与实践水乳交融,它有没有物理形态的校园围墙,其实不重要。 (小风)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