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南京日报:公车“裸拍”当成地方车改范本
刘大山
//www.workercn.cn2015-01-27来源: 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1月25日下午,中央和国家机关本级取消的公务用车举行首场拍卖会。106辆公车全部拍出,无一流拍,总成交价660.9万元,溢价71.17%。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公车拍卖实行“车牌分离”,参与竞拍的车辆车牌号将被交管部门回收。

  这次拍卖是中央层面取消公车的首场拍卖,所以被称为“公车第一拍”,它标志着公车改革进入实质阶段。从现场情况和成交数据、舆论反应看,本轮拍卖获得了普遍肯定。之前公众担心的“白菜价贱卖”或“不带牌的公车没人买”等情况并没有发生。这场“开门红”,无疑给地方公车拍卖树立了范本,对各地贯彻落实车改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去年以来,我国各省市车改相继启动,公车拍卖迎来集中处置期。但在实践中,地方公车拍卖暴露出不少问题,被社会公众质疑和诟病。如拍卖程序不对外公开,暗箱操作;评估时玩猫腻,内部人员廉价捡了便宜;或与下属单位搞“关联交易”,变相将公车私用合法化等等。这些问题表面上看是拍卖规则、流程不够完善,实质仍是滥用行政权力,缺乏监督和问责导致的。这样的公车改革,非但没起到缩减三公支出,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反而造成新的腐败,辜负了民众对改革的期待。

  本次中央公车拍卖的成功,就在于丝毫不打折扣地做到了“公开”二字。车辆处置全过程都遵循市场化准则,接受审计、纪检以及社会各界的监督,资金流向也受到多重监管,这在流程上保证了公平公正,最大限度避免行政与人为干预;而专业评估机构的引入,在有效防止低价贱卖之外,也给出了具有指导性的、合理的价格区间,提高了拍卖的成交率;最重要的是,从车辆信息,到拍卖时间、地点、要求,再到拍卖现场、结果,所有环节都晒在阳光之下。让竞拍者与监督组都看得明明白白、清清爽爽。

  本轮拍卖“车牌分离”这一技术性细节,也值得地方效仿推广。去年11月,北京法院曾举行过一次网上“带牌拍卖”,结果11辆车有近4000人参与“秒杀”。竞拍者争抢的不是车辆本身,而是来之不易的上牌指标,公车拍卖成为偏离市场价值的富人游戏,对正常参与机动车摇号的市民造成不公。而“裸拍”保证了所有竞拍者平等参与,做到了公平化。同时,原有公车牌照如果继续使用,也可能带来其他麻烦,从这些角度考虑,下一步各地公车改革中车牌都应收回注销,不再使用。

  根据《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在今年年底前,各地就要基本完成党政机关公车改革,时间紧迫。中央机关首轮公车拍卖率先垂范,树立了榜样,也在细节上提供了很多有益经验。虽然地方上的情况相对复杂,面对的难题也更多。但事实证明,唯有以公开公平为原则,以市场化运作为准则,才能打消公众疑虑,逐步将改革落到实处。各地须尽快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起具体可行的制度,让让公车拍卖真正成为阳光下的“买卖”。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