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光明日报:校训承载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
//www.workercn.cn2014-07-29来源: 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7月28日,由中宣部、教育部和本报联合主办的“大学校训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举行。会议一致认为,校训是中国精神文化和价值取向的一个缩影,要把弘扬校训精神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使校训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精神、价值理念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说文》中说:“训,说教也。”所谓校训,即学校告诫学生应遵守的原则性准则。校训是一所学校办学育人理念的集中表述,是对学校所坚持的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和浓缩,也与该学校所属国家民族、所处时代及所在社会紧密相连。

  我们的校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道,首先根植于深厚的传统文化,承接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真脉。无论是直接援引古训的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还是运用语体文加以改造的浙江大学校训“务求实学,存是去非”,南通大学校训“祈通中西,力求精进”,大多数优秀校训都从传统中走来,经历了时间的大浪淘沙,拥有丰富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其经典性和普遍意义,可以说其来有自。

  优秀的校训,不仅仅是传承,它们承接传统,又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甚至参与和推动着时代精神的塑造。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后,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治校育才原则,成为推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掀起中国新一轮思想解放的重要推手。张伯苓总结出南开大学“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高扬“公能”旗帜,将学校与家国天下紧密联系在一起,推进了传统士大夫精神和现代知识分子精神之间的创造性转化。

  既返本,又开新,这是近现代以来的校训,源源不绝地为民族培育人才,又丰富了中华民族价值观的真正原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目的和根本是立德树人,校训亦是如此。人既是校训的逻辑对象,更是校训的价值主体。任何校训,都必须着眼于人性的培养与人的自由发展。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校训《白鹿洞书院揭示》,分为“五教之目”“为学之序”“修身之要”“处事之要”“接物之要”,无一不着眼于人、围绕人的成长。

  以人为本——只有关注做人育人,才能承载起我们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核心价值观。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