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人民日报:以创新思维增活力
——我们需要怎样的“改革思维”之六//www.workercn.cn2014-03-20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只有让创新思维成为一种习惯和本能,我们才可能以求新求变的活力冲破守成的暮气,在进退两难的纠结中闯出一片新的天地

    同样是面对新形势下错综复杂的基层社会矛盾,为什么浙江诸暨的“枫桥经验”就能与时俱进,成为各地借鉴的样板?同样是探索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四川成都靠什么保护农民权益、防止基层政府缺位和越位?同样是干部选拔任用,陕西紫阳又是怎样改变“少数人选少数人”的倾向,真正体现民意导向?

    仔细探寻这些改革探索背后的成功奥妙,无处不体现着创新的强烈冲动,蕴含着创新的无畏勇气,闪烁着创新的思想火花。

    在现代汉语里,改革创新,已经成为一个固定搭配。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史,就是一部以创新把握机遇的历史。我们冲破观念的桎梏,以思想的解放推动改革的突破;我们创造性地在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市场经济,以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创新带动各方面制度的创新;我们把自主创新上升为国家战略,奋力补齐生产力落后的短板。是创新,给了改革无尽的动力,重塑了整个国家的面貌。正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才会不断强调创新思维的重要性,要求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将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

    没有创新的思维方式,就没有创新的行动和实践。面对新情况新问题,不是凭经验翻老黄历,不是循旧例找教科书,而是努力想新办法、找新出路,并且掌握了创新的内在规律和诀窍,我们才算是真正拥有了创新思维。只有让创新思维成为一种习惯和本能,我们才可能以求新求变的活力冲破守成的暮气,在进退两难的纠结中闯出一片新的天地。

    爱因斯坦说,“常识就是人在十八岁之前形成的各种偏见”。这里所说的“常识”和“偏见”,指的是那些在周而复始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形成的所谓“规矩”和“惯例”。依着这些规矩和惯例行事,常常是最省力的,因为它无需绞尽脑汁思考改变,也不用为“异想天开”承担责任。然而惯例最容易捆住手脚,惯性最容易滋生惰性。对于领导干部而言,假如任由思想被“规矩”驯化,由强大的惯性推着走,既没有挑战“常识”的雄心,也没有打破“规矩”的勇气,我们靠什么克服体制的弊端、提升行政效能?又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摆脱处于产业链低端的困境?

    以新方法解决新问题、以新思路谋求新发展、以新眼光把握新机遇,不做墨守成规的太平官,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不仅要克服得过且过的惰性,更须有敢冒失败风险的担当。调查显示,创新意识与年龄、职位呈现出负相关,往往是那些入职头5年的人,最富于创新精神,因为他们试错的风险最小、成本最低。这给我们以强烈警醒:在全面深化改革时不我待的今天,领导干部一定要自觉冲破患得患失对创新冲动的抑制,才能不断提高“创新情商”,实现革旧图新的“惊险一跃”。

    如果说勇气是“创新情商”,能力则是“创新智商”。创新虽然没有固定的模式,但也决非无规律可循。实践证明,领导干部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需要强化问题意识,始终对最突出的困难和问题抱有一种“不依不饶”的态度;需要提高集成创新意识,善于到群众中寻找创新的灵感火花;需要对新生事物永远保持高度的敏感,善于寻找新技术、新手段与老问题的对接点……只有不断用这些标尺丈量自己、刺激自己,我们才能摒弃“时代都变了,还是老一套”的旧、克服“群众都过河了,你还在摸石头”的慢、防止“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乱,真正激发出创新热情、凝聚起创新能量。

    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曾构想一个充满创新气质的国家,“创新理者为圣哲,创新术者为慧巧,创新益者为明智”,让全社会“皆创新之是图,无他志焉,无他思焉”。今天,日益强大的国力,为创新铸就了远比当年雄厚的基础,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为创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宽广舞台。以敢为人先的锐气激发创新热情,以上下求索的执著砥砺创新智慧,我们就一定能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将我们这个有着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建设成具有强劲竞争力的创新型国家。

    (本系列评论到此结束)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