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编外谈-正文
共享单车,就该随便停吗?
//www.workercn.cn2017-06-21来源: 北京晨报
分享到:更多

  近日,北京一家停车场委托的物业公司起诉摩拜单车,索要因单车乱停放造成的管理费。这是北京法院受理的首起因共享单车停放问题引发的民事案件。

  共享单车停放问题,一直都是公众批评的焦点。但也有人认为,共享单车之所以受欢迎,之所以改变了最后一公里的状态,就是因为它能够随骑随停,如果没有这一点,恐怕共享单车的意义也将失去大半,此前政府设立的自行车租赁遇冷,即是这个原因。那么,共享单车到底该不该随骑随停呢?到底公共场所的规则更重要,还是最后一公里的方便更重要?

  ●正方

  不能丢掉单车的方便

  李河(中国社科院研究员)

  以前也有过和共享单车类似的公共自行车,但很快就被共享单车所取代,其中原因很多,但共享单车随骑随停的方便性,显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

  共享单车之所以在短时间内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力,它的优势我想主要有两个,第一,手续非常简单,下个APP就可以,展现出互联网时代服务的无缝对接。第二,在任何地方开始,任何地方结束,可说是出行的起点到终点的无缝对接。

  但这种便捷是有代价的,包括法律、道德、心理等多层面的问题屡屡出现。法律层面的问题如非法占有共享单车,这样的现象太多了,很难做到有效的限制。道德层面的,就是乱停放。心理层面的,则是有些人恶意破坏共享单车、或把单车扔到水沟之类的现象。

  共享单车广受欢迎,甚至取代其他的形式,最大的优势就是无缝对接,但实现无缝对接的前提是管理的宽松化。而宽松化的管理,必然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如共享单车企业的管理成本会很高、损耗会很大,如乱停放给行人、居民造成的不便等,这些问题积累多了,就可能使得共享单车这种形式难以为继。

  我们要怎样对待无缝对接和问题频发之间的矛盾呢?我最近看到过一篇国外的评论文章,里面有一句话或许可以借鉴,文章说在中国,一个新事物的普及非常快,因为在一个生机勃勃的社会中,人们的代价意识往往较强,对出错的容忍度更高,也就是说,很多人相信且接受发展的代价。共享单车即一例。

  从发展的角度看,中国的互联网起步并不早,但发展速度极快,这和市场的规律有关,一个新事物往往比较容易达到规模效应,而规模效应又是早期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原因,即便它有种种弊端,这些弊端甚至成为发展的短板,但对出错的高容忍度,恰恰是我们的红利,弥补了短板。

  但是这个短板终究要弥补,因为它不可能永远被遮挡,当共享单车中的问题已经危害到多数人,甚至危害到一个产业的前途时,就必须考虑,要从法律、道德等多方面提高干预程度。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支撑的经济,而在一个缺乏诚信的社会中,市场经济很难真正成熟和完善,比如电商领域的假货、共享单车中的不当使用,如果数量越来越多,产业的发展就会受到威胁,甚至崩溃,就必须考虑怎么管理的问题。

  但是管理并不代表着要放弃随骑随停的便利,恰恰相反,应该尽量保持它无缝对接的特征,因为没有了无缝对接,共享单车和之前的其他形式,也就没有什么区别了,受众可能会急剧减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共享单车确实是企业行为,但同时它也涉及到大量公共利益,所以它又不仅是企业或者管理部门单方面的事情,而是需要多方面一起协商,如何寻找一个既能无缝对接、又不会造成其他人不便,既有利于产业崛起、又有利于公共利益的实现、还有利于信用社会建立的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在提升公共信用水平的过程中,除了增加失信的惩罚力度之外,也不能光靠惩罚,还可以尝试建立相应的赔偿机制。企业和公共部门应该承担一定的风险成本,而不是把建立信用社会希望,全寄托在个人身上。

  ●反方

  随便停未必效率更高

  欧国立(北京交通大学教授)

  究竟该怎样停放的问题,似乎确实是共享单车发展初期难以避免的事情,在共享单车发展之初,不论是经营商还是制造商,都没有把停放的问题作为最主要的事情,而是一直在通过不断地、大量地投放来占领市场。所以,在一些城市里,共享单车的数量在短时间里快速变得到处都是,让大家猝不及防,停放造成的矛盾一下子就凸显出来了。

  实事求是地说,如果共享单车的数量很少,即便随意停放,问题也并不严重,但它极短的时间里产生了巨大的增量,而城市中的公共空间总是有限的,两者之间的矛盾,就到了不得不解决的时候了。现实中,一些城市也确实出台了各种相关的管理措施,规范共享单车的停放问题,比如说规定停放地点,对乱停放进行惩罚等。

  目前来说,这些管理措施、规定还处在探索阶段,也确实有不少人在思考,究竟是最后一公里的方便更加重要呢,还是维护公共空间的良好秩序更重要呢?其实在我看来,这并不能成为一个问题,乱停放肯定不行,而且随骑随停的方式,看起来对骑行者确实方便,但对整个社会中的每个人来说,却未必是效率更高的方法,即便骑行者也是如此,首先,随骑随停会对城市本身的公共空间造成压力,网上随便就能看到各种共享单车乱停放的图片,比如有的公园停了几千辆,一下把公共空间占满了。其次,乱停放也会造成道路阻碍等,行人不方便,骑车的人也不方便,大家都受到影响。而且,骑行者和行人的角色并不是固定的,一个人通常既是骑车的人,也是行人,骑车的时候图方便,随便停车,走路的时候又嫌别人乱停车,这样的情景也并非少有。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想还需要更多的探索,共享单车的爆发,大概是在今年年初,一下就变得到处都是了,不论是社会、个人、还是公共部门,对它的运行规律都还不够了解,即便已有的措施,也是尝试和探索为主,并不完善,更没有完整的体系,我想,等到对共享单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一定会有一个相对完善的管理体系。共享单车肯定是不能随便停的,但怎样才能有一个既方便、又不给公共空间造成压力的方法,我想我们应该有相应的智慧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有不少人觉得,共享单车在发达国家发展缓慢,是因为他们公共空间管理严格的原因,其实未必全都如此,不同的地方情况不同。比如欧洲一些城市,本身公共交通非常发达,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衔接很通畅,几乎不存在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而共享单车解决的恰恰是交通的最后一公里,这样的情况下,这些城市就不需要太多的共享单车,也就没有突出的停放问题。

  我们的一些城市,为什么共享单车受欢迎,就是因为公共交通体系还不够完善,所以,发展和完善公共交通,实现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完美衔接,也是另外一条解决共享单车停放问题的方法。当一座城市的交通体系处在完善也平衡的状态下,各种交通工具的比例也是相对均衡的,不需要那么多单车,我想那时候,运营商自然也会控制投放的数量,目前这种短时间里大量投放抢占市场的局面,也会改观。

  ●主持人说

  新问题需要新思路

  共享经济诞生于硅谷,一开始的口号是“让闲置资源为你赚钱”,可惜的是,绝大多数共享平台最终都消失在互联网的滚滚洪流中,大量的案例证明,你从另外一个人手中获得某件物品的使用权,使用完毕再还回去,期间花费的时间、精力甚至金钱成本,常常会让你恨不得干脆买个新的,更不用说陌生人之间的共享带来的一系列信用问题。

  代之而起的,是企业化的互联网租赁业务,无论火爆一时的共享单车,还是接踵而来的共享雨伞、共享篮球、共享洗衣机、共享充电宝,其实都是披着共享外衣的“短期租赁”。当然,共享经济毕竟为很多人的生活提供了便捷,所以,我们自然要考虑如何应对共享的副作用,如何应对共享单车乱停放、共享雨伞被带走的问题。

  有人认为共享经济是道德的“试金石”,其实问题远没有这么严重,任何一个社会,道德低下的都是少数人,而当乱停放、私自占有成为普遍现象时,就绝不是道德问题,只会是共享单车本身的规则出了问题。而这个问题恰恰是我们以往的经验所无法解决的,我们不可能用过往的管理方式,兼得鱼和熊掌,达到既方便又有序的效果。共享经济是全新的,解决它的弊端,也必然需要全新的规则和思维方式。

  本版主持 周怀宗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