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杂文随笔-正文
细嗅真话的“兰香”
李秦卫
//www.workercn.cn2017-05-03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邹忌与徐公,谁的颜值更高?邹忌的妻、妾与客均回答徐公不及邹忌。邹忌暮寝而思之,追根溯源:“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战国策》中“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启示人们,一个人要想听到真话,关键在“反求诸己”。古人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处身现实生活,要想嗅到真心话这缕兰香并不容易,甚至需要一种智慧。

  裴矩为隋臣时,对隋炀帝溜须拍马、阿谀逢迎,成为唐官后,却常直言相劝、面折廷争。对裴矩的显著变化,司马光认为“非其性之有变也”,而是“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魏征则把自己敢说真话的原因总结得更为直接,“陛下导臣使言,臣所以敢言;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龙鳞,触忌讳也。”对于领导干部而言,能不能听到真话,首先在于想不想听真话。进而言之,还在于愿不愿、能不能“导之使言”,促使人把真话坦然讲出来。“盘圆水圆,盂方水方”,倘若领导者求谏若渴、虚怀若谷,始终葆有接纳逆耳忠言的胸襟与雅量,何愁大家不能真心直言?何愁听不到真情实感?

  历史上,高缭在晏子门下三年,不曾向晏子提出一条批评意见,晏子因此辞退了他;齐威王发现“誉言日至”的阿城大夫爱说假话,便“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其情”。经验表明,对说假话者撤回“信任状”、拆掉“升迁梯”,说假话就会没有市场,满嘴假大空的人就能少一些。另一方面,也须倡导真言,营造实话实说的良好氛围。周恩来同志到河北武安县伯延公社调研时,曾对敢说真话的农民张二廷动情地说:“二廷,你是我下来遇到的第一个敢讲真话的人。好!咱俩交个朋友吧。”让说真话者感受到正向激励,人们更会知无不言、言之求真。

  “我们下来搞调查,是请教你们,向你们学习……”上世纪60年代初,刘少奇同志到湖南农村调研,刚开口便恭恭敬敬地给乡亲们鞠了个躬。见他亲切得像自家人一样,大家都放松下来,掏起了心窝子。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如果永远昂着头,自然闻不到泥土味。深入基层一线、走到群众之中去,与老百姓坐同一条板凳、吃同一锅饭,像习仲勋那样“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就容易打开普通人的话匣子,让人从容发声。多一点真诚沟通、多一分坦诚交流,有助于干群之间筑牢信任的地基。

  毛泽东同志说过,“群众不讲真话,不怪群众,只怪自己。”为官从政,言路广则思路开。行进在复兴之路上,我们更当善于倾听、出言必真,激发更多真实的声音。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