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杂文随笔-正文
聆听母亲的心跳
田 青
//www.workercn.cn2016-11-04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民歌是我们最难忘的乡音,希望年轻人在听到民歌时,能够对传统生出敬畏之心,进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前不久,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的《中国民歌大会》播出。这一节目在央视综合频道和文艺频道黄金时段连播8天,每天90分钟。以这样的力度推出中国民歌,我认为有重要意义。

  首先,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历史文明的延续。我们常常说,中华文明是世界四大古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但面对与世界经济一体化伴生的文化同质化的浪潮,我们的传统文化也面临着被挤压、被边缘化的处境。从李白、杜甫的诗,到昆曲、京戏,到传统的工笔画、写意画,以及幸存至今的古代建筑,今天现代化浪潮中的浊流,仍足以使我们的传统技艺面临着传承的挑战。

  假如说是生物基因决定了今天的我们还和祖先一样是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那么,我们的精神基因则需要从历史文明中寻找。民歌的旋律,恰恰让我们从中找到了自己文化上的根,贯通了精神血脉。

  其次,是对民族凝聚力的增强。每一个民族都应该为自己的文化自豪,这种自豪感,永远是团结、凝聚、唤起民族精神的最核心的力量。二战时,德国纳粹军队包围了莫斯科,红场上的士兵们则在听到普希金、托尔斯泰、高尔基、契诃夫这些俄罗斯文化巨人的名字后,毅然列队开赴前线,用血肉之躯保卫了苏联。我们的优秀文化也正是我们维护民族国家统一的坚实基础。这其中的民歌,无论是陕北高原上嘹亮磅礴、声遏行云的高唱,还是江南水乡婉转柔媚、一波三折的浅吟,都会在我们的血液里引起共鸣,让我们听到祖先的召唤。

  现在,我们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仅仅依靠GDP无法证明中华民族的伟大和先进性。我们必须承认,一个民族对世界影响力的大小,是和这个民族文化力量的强弱成正比的。 

  民歌,包含着我们祖先对世界、对人生的认识,也包含着中华民族的悠久文明和伦理道德;民歌,是我们爷爷、奶奶唱过的歌,是最珍贵、最难忘的乡音。如今,民歌正面临着继承与发展两大课题,我认为,“保护和继承”是首要问题,先要“寻根”,我希望年轻人在听到这些民歌时,能够听到来自“母亲的心跳”,能够感触到土地的炽热,会直面祖先的精神灵魂,从而对传统生出敬畏之心,更加珍惜历史,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