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杂文随笔-正文
欧洲的“墙”
梁凡
//www.workercn.cn2016-09-23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本月20日,英国在法国北部港口城市加莱的主要通道两侧修建混凝土围墙的工程正式开工,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前完工。这堵被媒体称为“加莱长城”的围墙预计高4米、长1公里,耗资约20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1788万元)。作为英法在今年3月达成的一项总值170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1.479亿元)的安全协议的一部分,“加莱长城”的修建是为了防止难民和非法移民通过这里的英法海底隧道偷渡入境英国。

  其实,说到“墙”,尤其是用来阻止难民或非法移民的“墙”,世界人民近来也是“见得多了”。在美国,有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一直心心念念的“墨西哥墙”——用来截住墨西哥人偷渡,而且据说这笔建墙的钱还得墨西哥出。

  在欧洲,早在去年8月底,匈牙利就已经在该国和塞尔维亚的边界线上扯起了一道铁丝网“难民墙”。只不过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匈牙利可是没有如今的英国这般签了协议再动工的从容,时任法国外交部长法比尤斯直指匈牙利此举“可耻”,是对欧洲共同价值观的不尊重。

  抚今追昔,令人莞尔,抑或是唏嘘?

  其实,与有形的“墙”相比,无形的“墙”近来更是在欧罗巴大陆上“野蛮生长”。钢筋铁丝混凝土再硬,也硬不过“人心”。本月19日,有“欧洲最有权势的女人”之称的德国总理默克尔终于还是就自己一直以来坚持的难民政策“认错了”。“如果可以的话,我宁愿时光倒流”,默克尔如是说。

  尽管此前已经在德国地方议会选举中遭遇苦涩的“四连败”,但倔强的默克尔始终不肯在难民政策这一问题上“松口”,直到本月18日的柏林地方议会选举成为压倒这位“铁娘子”的“最后一根稻草”。计票结果显示,默克尔领导下的基督教民主联盟(基民盟)只赢得17.6%的选票,是该党自二战后在柏林取得的最差战绩。

  从当初德国民众热切响应默克尔“我们可以做到”的号召欢迎难民入境,到如今选民纷纷“用脚投票”,默克尔不得不“认错”,如此剧变竟只用了短短一年多的时间。

  形势比人强,诚哉斯言。

  不过,“形势”也有“大小”。欧洲是“大”,但与世界比,还是“小”的。世界的“大形势”是什么呢?19日,联合国刚刚举行了史上首次难民和移民大规模流动问题高级别会议,并通过了峰会的成果文件《难民和移民问题纽约宣言》。一向标榜自己“国际范儿”“高标准”的欧洲各国,该如何平衡内部的“小形势”和全球的“大形势”,这是一场考验。

  除了宏观的“形势”,微观的“理由”也重要。欧洲的“铁墙”“心墙”何以“遍地开花”?说到底无非是欧洲各国近年来经济发展不顺,又委屈地觉得自己承担了“过多”的负担。然而,这只是欧洲人的感觉。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日前就表示,高达9成难民都是被中低收入国家所接收的。就以仅有600万人口的叙利亚邻国黎巴嫩来说,涌入该国的难民人数就有100万!

  最后,在难民问题上,除了“静态”,也不能忘了还有“动态”。难民问题是如何产生的?为何在近几年突然呈现“井喷”之势?又为什么都在欧洲“身旁”?从早些年的科索沃难民,到世纪初的阿富汗、伊拉克难民,再到所谓“阿拉伯之春”后愈发失控的利比亚、叙利亚难民,可以说,难民是表象、是后果,战争和动荡是根子、是原因。当初是谁发动或怂恿了这些战争呢?中国人说,以邻为壑,祸肇一方;亲诚惠容,福泽绵长。好好记住这句话,或许才能“拆掉”欧洲的“墙”。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