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杂文随笔-正文
谷雨
田东江
//www.workercn.cn2016-04-20来源: 南方日报
分享到:更多

  昨天是农历的谷雨。“春雨惊春清谷天”,在二十四节气中,谷雨极其寻常。前人从经验中得知,谷雨前后,降雨量会比之前增加。明代农书《二如亭群芳谱》云:“谷雨,谷得雨而生也。”所以,谷雨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雨生百谷”嘛。由此,“谷雨前后,种瓜种豆”“谷雨之日,萍始生”“清明忙种麦,谷雨下大田”等农谚便也应运而生。除此之外,谷雨算得上默默无闻,只是反映气候变化的一个小角色。

  谷雨之外,二十四节气中反映气候变化的,还有雨水、小暑、大暑、处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和大寒。如果再进行细分,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是反映气温的变化,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的寒热程度;雨水、谷雨、小雪、大雪是反映降水的变化,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的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另外的白露、寒露、霜降呢,反映的则是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当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就出现凝露现象;当气温继续下降,凝露增多,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便凝华为霜。谷雨在反映气候变化的这些节气中又有怎样突出的一面?“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它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

  欧阳修《洛阳牡丹记》云:“洛阳以谷雨为开候,而此花常至一百五日开,最先。”顾禄《清嘉录》“谷雨三朝看牡丹”条云:“牡丹花俗称谷雨花,以其在谷雨节开也”,届时,“无论豪家名族,法院琳宫,神祠别观,会馆义局,植之无间。即小小书斋,亦必栽种一二墩,以为玩赏”。于是,“郡城有花之处,士女游观,远近踵至,或有入夜穹幕悬灯,壶觞劝酬,迭为宾主者,号为花会”。然顾禄又说,《司马光集注》有“洛阳人谓谷雨为牡丹厄”之谓。不知何解,概厄者,灾难也。2013年11月26日安徽蚌埠市金秋菊花展,园林部门原来准备将部分菊花留给居民,却遭众多市民前来哄抢,敢是彼时也有这种情形?

  谷雨在从前还是纪念仓颉的日子。仓颉不是传说中文字的创造者吗?没错。《淮南子》说,造出文字的这一天“天雨粟,鬼夜哭”,前面三个字是说天上下起了谷子雨,关联大抵在此。一种见解认为,仓颉是在“谷雨节这一天成功创造了汉字”,不大可信。前人对二十四节气的认知,自二分二至始,然后是四立等等,直到秦汉才完全定型,而仓颉是传说中黄帝的史官,那个时候还没有谷雨节。仓颉造字成功,为什么会“天雨粟”?以其过于简约,历来便有不同的解释,正反都有。所谓正,如高诱注《淮南子》:“仓颉始视鸟迹之文造书契则诈伪萌生,诈伪萌生则去本趋末,弃耕作之业而务锥刀之利。天知其将饿,故为雨粟。”怕大家都去做买卖没人种地,以后没饭吃,所以先发警告。而所谓反,如墨子曰:“天雨粟,不肖者食禄,与三公易位。天雨黍、豆、麦、粟、稻,是谓恶祥;不出一年,民负子流亡,莫有所向。”天上下来的不是水,而是那些东西,兆头极其不好。至于“鬼夜哭”,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开篇所做的尽情发挥,令人拍案叫绝:“仓颉制字……流到后来,好胥舞文,酷吏锻罪,只这笔尖上边几个字断送了多多少少人?那些屈陷的鬼,岂能不哭!至于后世以诗文取士,凭着暗中朱衣神,不论好歹,只看点头。他肯点点头的,便差池些,也会发高科,做高昏不肯点头的,遮莫你怎样高才,没处叫撞天的屈。那些呕心抽肠的鬼,更不知哭到几时,才是住手。”

  清朝的某个谷雨,原本为明朝大将的洪承畴一边与人下棋,一边出了幅上联:一局妙棋,今日几乎忘谷雨。对方续曰:两朝领袖,他年何以别清明。以“清明”对“谷雨”,真是一语双关:一方面,二者都是节令;另一方面,你老兄在历史上如何归类呢,算明朝的,还是清朝的?洪承畴此前还有一联:“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降清之后,有人给各加一字:“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乎?”嘲讽之味溢于言表。实际上,像洪承畴这样的“贰臣”,不要说明朝那边的人肯定瞧他不起,就是清朝这边的对之亦无好感。其叩头请降之后,皇太极“即日赏赉无算,置酒陈百戏”,将领们不高兴了:“上何待承畴之重也!”皇太极循循善诱:“吾曹栉风沐雨数十年,将欲何为?”诸将曰:“欲得中原耳。”皇太极于是笑了:“譬诸行道,吾等皆瞽。今获一导者,吾安得不乐?”所以,皇太极亲自到牢房去探视洪承畴,把自己的貂裘给他穿上,再来句“先生得无寒乎”,貌似关切,出发点其实是利用。正因为洪承畴没有辜负他的期望,也才令后世为之不齿。

  2006年5月20日,二十四节气民俗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显见了国家层面的重视。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二十四节气今天同样可以“指挥”农业生产,但是脑袋里还有这些概念的人,怕都已经有一把年纪了。如何使这些文化遗产对后人而言像前人那样入脑入心,在口耳代代传承中断了的前提下,唯有寻找新的发力点。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