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焦点人物-正文
曹德旺被“痛不欲生”,谁在误导公众
//www.workercn.cn2017-06-20来源: 钱江晚报
分享到:更多

  “曹德旺痛不欲生”,“用10亿美元换来辱骂、游行、罚款”……近日,福耀集团董事长曹德旺又陷入一场莫名其妙的网络风波。原因是,有媒体报道,福耀在美国俄亥俄州代顿市投资兴建的工厂,“出现了很大的文化冲突”,消息传到国内后,却被一些媒体和公号不断扭曲夸大,让人感觉这家工厂遭遇严重水土不服,甚至快办不下去了一样。

  对比原来关于此事的报道以及随后流行的说法,便可看到一些事实被有意无意地“改写”了。比如,曹德旺接受采访谈及此事时表示,解雇两名高管是因为“他们不尽职,浪费我的钱”,报道用的形容词是“他叹息称”,但在有的文章中却变成了“痛不欲生”。

  转载和评论此事的文章,可以肯定并没有采访过曹德旺本人,也没有亲赴美国工厂采访,怎么能如此惟妙惟肖地描绘曹德旺与被解雇员工的心情?或许是为了突出“主线”,多数文章也没有转述该工厂人力资源副总裁的说法,他表示,过去数月里,工厂的气氛已极大改善,其中包括采取了很多新的安全措施,以及将员工时薪提高了两美元。

  很难说这些文章都是故意抹黑曹德旺,也许不过是为了吸引眼球罢了。但如此不顾事实,大肆渲染,不仅对企业不公,也打击了国内企业走出去的热情。就事情本身来讲,企业解雇员工或发生诉讼,并不是什么罕见的事,在搞清楚谁是谁非之前,公允的做法是客观呈现双方的说法。福耀集团的这家美国工厂虽然属于新办企业,但其在国外销售产品、兴建生产基地,却不是只有两三年的时间。为了在美投资办厂,按曹德旺的说法,福耀集团对美国已经考察了20年。

  如何与当地市场、法规制度对接,相信曹德旺事前做过大量准备工作。记得前不久,曹德旺还细致地对比过中美两国的制造成本,可见他在美国投资办厂并不是一时头脑发热。当然,这也不意味着进入当地后,就一定能够一帆风顺,心想事成。只不过,有些问题只有在工厂真正运作起来后才可能碰到,也才能有切身体会。碰到问题解决问题,这本身就是企业运作的正常机制,无须惊讶,更不必夸大。

  目前,福耀集团在美国投资超过10亿美元,代顿的工厂已成为全球最大汽车玻璃单体工厂,将为美国市场提供四分之一的汽车玻璃配套需求。福耀集团既不会也不可能因为工厂运作出点麻烦就铩羽而归,人们也不该对中国企业“走出去”遭遇点挫折就冷嘲热讽,火上浇油。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在世界各地投资设厂、开拓市场,是中国经济实现转型升级的一大关键。企业既要充分了解投资目的地的市场与政策,做到知己知彼,但也不要被一时困难吓倒。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