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焦点人物-正文
五道杠上的“集体无意识”
高亚洲
//www.workercn.cn2016-06-21来源: 光明网
分享到:更多

  五年前,一组关于“少先队武汉市总队长”的图片在网上突然走红,主人公名叫黄艺博,照片上的他戴着红领巾和“五道杠”队牌,神情泰然,引起了网友们的关注。最新消息称,“五道杠少年”日前已通过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自主招生面试,只要高考成绩超过湖北一本分数线38分,即可录取。(6月20日 澎湃新闻网)

  纵观黄艺博的两次走红,始终离不开“五道杠”的标签,从照片中的“神情自然”,到其背后“两三岁开始看《新闻联播》,7岁开始坚持每天读《人民日报》、《参考消息》”的挖掘;从一名少先队武汉市总队长到半只脚踏入知名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五道杠的形象,由此也变得立体而孤傲。

  模仿大人语气的博文、官相十足的照片,以及从两岁开始对时政的关注,这到底是五道杠少年的日常,还是其父母的精心打造?根据媒体后来的观察,黄艺博在大多数时候跟同龄人并无二致,那些附着于“五道杠”上的特质,也确实是来源其父母的“培养”。在他们看来,不一定说调皮捣蛋就是童真,自己的儿子听话懂事乖巧也是一种童真。

  姑且不论黄艺博父母的育孩观念是否科学,至少从目前来看,黄艺博在“政治正确”的道路上,表现出诸多让人放心的品相。就当初的“神情泰然”来说,我们不妨把自己置换到那个角色中来,在那样的年纪,在五道杠面前,你会否也会用这样的神情泰然掩饰内心的傲娇呢?当你长大后,在高考之前便有幸入围知名高校的自主招生资格,你又会滋生多少优越感呢?从更大的社会环境来看,“五道杠”又何尝不是无数家长、学校所着力塑造的孩子形象标签呢?为什么我们对五道杠偏又如此刻薄呢?

  当然,这并不是要去褒扬五道杠的现实价值,它背后传来的唏嘘,自然映对着我们对现代教育的价值追求。而就此事而言,尤为值得探索的是,这些唏嘘声背后社会逻辑——当五道杠少年半脚踏入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时,我们对他的“成才之路”何以有如此多的唏嘘呢?那些明显善意不足的冷嘲热讽,所因循的到底是什么样的社会心理逻辑呢?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样的喧嚣映射出社会的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这种无意识并非凭空而来或是无来由出现,而是“无数同类经验在某一种族全体成员心理上的沉淀物”,而所以能得以沉淀,则是在于有着相应的社会结构作为这种集体无意识的支柱。

  具体来说,人们对五道杠的集体唏嘘,是建立在某种刻板印象之上。除了对现实教育的不满外,更多的是对“五道杠”所隐匿的身份标签或者说权力元素的偏见。从某个程度上讲,黄艺博的五道杠以及后来的形象赋予,是权力背景下的标准画像。于此而言,与其说是人们对五道杠的唏嘘,不如说是折射出对现实的不满,或者是对权力形象的不满,而黄艺博成为那个无辜的虚设靶子。正如后来有论者所言,“五道杠”成了附加于此事件的一个沉重的舆论枷锁,如今,即便他通过努力获得大学的入场券,仍不免枷锁之重。

  黄艺博终究是无辜的,他无法承受附着于五道杠上的集体无意识之重。作为个体,他应有自我发展的选择权利,而祛除集体无意识,则需要社会结构的重塑,尤其是权力形象的再造。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