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焦点人物-正文
付小为:杜润生:所有改革者的缩影
//www.workercn.cn2015-10-10来源: 长江日报
分享到:更多

  昨天早晨6点20分,原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和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杜润生先生于北京医院逝世,享年102岁。

  杜先生辞世的消息一出,引起各界强烈共鸣,许多人通过不同渠道表达着自己的哀思,向杜老致敬,愿杜老一路走好。这不仅仅是对一位德高望重的前辈的尊重,更寄托着人们对一个孜孜改革者的敬意。

  作为中国经济学家、资深农村问题专家,杜润生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改革政策制定的核心人物之一。1981年,由时任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的杜润生参与起草的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确立了“包产到户”的合法性,对“包产到户”的争论得以结束。

  循着杜润生先生的人生履历,横跨国家近现代发展的不同阶段,他的一生始终与国家前途紧密相系,而农村工作、农村改革则是他一切事业的核心。在农村改革,特别是80年代那场冲破藩篱的改革中,他是毋庸置疑的改革先行者。他走过的历程、他身上闪耀的精神品质,无一不呈现出每场改革、每个改革者的共性。

  像杜润生与“包产到户”的联系一样,回溯中国改革的历史,我们总能将某项改革联系到具体的个人,如安徽小岗村与改革者万里。然而,如果就此把改革看作个人的事业,便从根本上低估了改革之宏大。改革是一个全面而渐进的发展过程,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如杜润生这样的改革者,其从事的农村改革工作,亦只是中国经济改革之下的一个子项。换句话说,任何人都不可能独立支起改革千头万绪的事业。改革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为改革作出贡献的,不止是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改革者,更是投身改革事业,为改革作出哪怕些微贡献的每一个人。

  农民的自发行为、地方的选择和历史经验,杜润生总结,这是他思想形成的源泉。大概因于此,他晚年曾表示,“包产到户”是农民自己的发明。与其说这是一个改革者的谦虚,不如视之为一个改革者的肺腑箴言。改革是自上而下的制度构建、顶层设计,也是近触现实、实践经验的累积。社会从不缺乏创造的实践和经验,如何发现、归纳这些实践果实,通过国家、政策层面的承认、认可,让社会自有的动力源源不竭,释放更多人创造、创新的激情和活力,进而汇集成为改革的巨大洪流,这些问题,不光是改革者杜润生留下的人生思考,更是当下每个涉身改革的人面前的课题。

  走过杜润生先生为之奋斗的改革“破冰期”,再回望整个国家一路行来的印迹,没有多少人会对改革本身提出异议。今天的改革也进入到了新的阶段,方向从未改变,全面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以实现广大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可以预见,这是一场艰辛的改革,这场改革的主角,将会是千千万万杜润生这样坚韧、执着的奉献者。每个改革的历史进程,因为这些被人记住的名字,以及折射其身的品质,才有了改革所创造的今天和改革必将创造的明天。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