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快言快语-正文
呼唤公正与公平
//www.workercn.cn2014-03-14来源: 北京晨报
分享到:更多

    解决量刑不公平

    北京晨报:“受贿10万元和500万元都判10年左右,量刑幅度差异过大,容易导致不公。”在审议“两高”工作报告时,职务犯罪的量刑标准成为了热门话题。有代表表示,目前在职务犯罪的量刑把握上,各地不是很统一,希望在全国范围内尽量统一量刑标准。

    杨涛:解决这种量刑上不均衡,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可以考虑降低贪污受贿五千元到十万元的量刑档次,可以考虑在五年以下量刑,但限制缓刑适用。因为,实事求是地说,1997年和今天的人民币含金量不可同日而语。当然,尽管贪污受贿数额小,但造成后果严重的,也可以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另一方面,则是考虑提高有期徒刑上限,比如将有期徒刑最长规定为25年,那么,在贪污10万与500万元之间,量刑空间就比较大,给法官的量刑幅度也比较大,贪污受贿100万元与500万元的量刑就会有明显的区别,这就有利于解决罪刑不适应的问题。事实上,有期徒刑适当延长,也有利于解决无期徒刑名不副实的问题,有利于对部分罪犯打击到位。

    提供公平起跑线

    北京晨报:“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是当下一个热门话题,南开大学校长龚克表示,人生不是短跑,是长跑。就像万米长跑,不要太看重起跑线,重要的是坚持和耐力。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大学校长郑强认为,我们的家长当前却让孩子提前热身5000米,把孩子累死在起跑线。

    毛建国:“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反映了家长、家庭对孩子受教育、受好教育的期待,折射的不仅是教育观还是社会观。既然都认为不能“把孩子累死在起跑线”,那就尽其所能地消灭起点不公平。就教育资源配置而言,尽量缩小地区差、学校差。从学前教育做起,把重点放在义务教育阶段,取消人为、历史造成的名校与一般校差距,真正实现就近入学,而且入学的学校条件差不多,家长们自会对起跑线有新的认识,何至于“把孩子累死在起跑线”。先给孩子提供公平起跑线,然后再谈不拼起跑线。既然都认为“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十分荒谬,那就均衡配置资源,以公平的环境使孩子处在同一起跑线上,不管家长有钱没钱有关系没关系,都能让孩子接受大致公平的教育。明明有一部分人的孩子抢跑,而且在过程中还有各种外力帮助,却单纯谴责其他家长,不合情理,效果有限。

    公平不可有歧视

    北京晨报:江苏晨朗电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孙秀芳认为,“司解(三)”中婚姻家庭财产分配的新界定,成为恐婚、惧婚、离婚率上升的重要因素。对于“谁首付,房子归谁”的规定,她昨天提交了一份建议称,考虑到女性在家庭生活中干家务以及教育子女的付出、贡献多于男方的因素,离婚时应给予女方房产10%-30%的补偿。

    戴先任:如真的按照这一建议去做,离婚纠纷就会变得复杂起来。人们不仅还要为房子而结婚,也会让一些人为房子而离婚。所有人本来习惯于以往那种法律认知,突然变化了的司法解释,改变了不少人在家庭中的财产状况,引发一些家庭矛盾甚至相应地增加一些离婚案件,在所难免;但如果现在再改过来,势必再次冲击习惯并生活于目前这种司法解释中的人们,甚至也会引发离婚潮。何况法律的朝令夕改,并无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司法的公信力,最重要的是,这也不利于司法的公平、公正。任何法律都不会完美无缺,但一切应该以司法的公平、公正为基础来予以完善。

    教育要确保公平

    北京晨报:据《南方都市报》同行报道,在个别学校,新学期父母的比赛中,就有一项,为孩子“跑官”——— 争取让孩子当上班级的小干部。

    谭发礼:父母为在校读书的孩子而“跑”,目的是为了锻炼孩子的能力,出发点本没有错。这种“跑”,与现实版的跑官无异,依旧有违公平,助长了能者下、庸者上的歪风。倘若你的孩子真有能力,而且才华出众,在公平的环境中,竞选与其能力匹配的班干部职位,应该是水到渠成;倘若你的孩子能力平平,通过非正当途径或手段取得班干部职位,不仅仅在你自己孩子的幼小心灵中会形成错觉,那就是,努力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有办法”的父母,接受锻炼、培养能力的良好愿望或许也会成为泡影!关键的是,这种个例、特例会给全班孩子带来无形的伤害!父母为孩子跑官,跑丢了公平、跑丢了规则、跑丢了正气,为良好班集体的创建设置了障碍。为避免 “跑”入歧途,班主任可以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一把当“官”的感觉,让他们真正明白,当“官”就是服务,就是责任!非特权,非为所欲为!

    公平土壤谁营造

    北京晨报:“现在社会上流行一句话,在北京上海,买对一套房,生活质量拉开一个档次,买对两套房,生活质量拉开两个档次。这实际上是有问题的。我们不靠创业致富,不靠勤劳致富,买对房就能致富,代替几十年的辛苦劳动,这样的社会是不可能公平的。”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说。

    范子军:或许对调控屡屡落空的信心受挫,或许出于对调控行为的深度反思,也或许出于其他种种考虑,摒弃行政手段,运用经济杠杆调控的声音越来越响亮,建议不再实施中央宏观调控,改由各地、基层自行灵活调控的观念也越发有市场。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即使是中央行政力量的调控,也少不了经济手段的运用;中央严厉调控的高压之下,一些地方仍迫不及待顶风松绑,寄望于地方自觉、自主、有效地“微调”能够见效,未免过于异想天开。房价畸高导致有房无需、有需无房,伤害社会公平自不待言,但要检讨的显然是产业政策和政绩依赖,这才是造成住房不公的关键所在。

    覆盖北漂显公平

    北京晨报: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陈刚日前在央视“中国政策论坛”上表示,北京将加大公租房的覆盖面,刚就业大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也可通过公租房解决住房问题。

    邓子庆:必须认识到,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应是人口有序流动的城市,是兼容并蓄的城市,各个阶层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拿北京来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北京市共登记常住人口1961.2万人,其中外来人员达704.5万人。这么多外来人口,“夹心层”必然不少——不能租廉租房,却买不起经济适用房;不能买经济适用房,却买不起商品房;收入低不但没有积蓄,买不起房又租不到便宜、稳定的房,如何让“夹心层”住有所居的基本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就是摆在执政者面前的一道难题。说到底,保障公民居有所居,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国家的义务。这种权利和义务本来就不该随着公民的迁移而消灭。进而言之,公租房资源的分配,属于社会公共产品和公共资源在公共领域的分配;而减少社会不公,维护社会公平,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出发点和基本归宿。正因如此,公租房覆盖“北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府对社会保障制度的价值追求,无疑也是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个必要之举。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