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观点PK-正文
50多人“被贷款”问题出在哪儿?
//www.workercn.cn2015-07-14来源: 新华网
分享到:更多

  日前,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的很多农民发现,自己竟然莫名其妙背上了贷款且逾期未还,贷款银行是天镇县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此事一传十十传百,很多人因为担心自己遭遇同样的事情,纷纷到当地人民银行排队查询。当地警方表示,已有50多人因“被贷款”前来报案,但尚未立案。近日,银监部门已经责成天镇县信用联社自查。

  农民“被贷款”问题会出在哪儿?

  按照常规贷款发放的程序,借款村民向银行提出贷款申请后,银行工作人员会到村民家中调查,并对村民的家庭情况、经营情况、信用状况及其贷款偿还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在调查满意的基础上,银行再与村民签订贷款合同,明确贷款用途,约定贷款还款期限,必要时还需要村民提供抵押、担保手续,才能从银行获得贷款。然而,村民没有向银行申请贷款,也没有就贷款问题与银行签订协议或合同,涉事村民对“被贷款”完全不知情。因而,如无意外,“被贷款”问题应该出在涉事银行身上。

  村民“被贷款”情况在多个信用社出现,与银行“内鬼”作案骗贷的可能性关系不大。而且,对“被贷款”,似乎信用社并不担心虚假贷款存在的风险,在村民提出质疑后,反而回应说“会尽快处理”,看起来对此胸有成竹。

  笔者估计,信用社冒用村民信息贷款,可能是为了骗取相关方面的利息补贴。天镇县是我国扶贫开发重点县,政府会对村民贷款提供优惠政策,即以财政贴息等方式,以减轻村民贷款的负担。根据银行提供的信息获得贴息拨款,银行再冒名贷款,本应由村民享受的优惠政策,等于完全让涉事银行占了便宜。还有一种可能是,信用社虚增贷款,来满足行业升级需要,并无其他用意,也不会追究相关村民的责任。但不论为了什么,都有造假嫌疑。

  因此,相关方面有没有给天镇县下达利息补贴政策,是尤其需要关注的。如果信用社借冒名贷款骗取相关补贴,将优惠政策据为己有,必须予以严惩。信用社不讲信用,村民却要为“被贷款”背信用记录不良的“黑锅”,由此产生的问题,需要涉事银行解释清楚,避免涉事村民日后在贷款等方面受到无辜牵连。(卞广春)

  农民频繁“被贷款”不是小问题

  发生在山西大同天镇县的农民“被贷款”事件,因为一纸个人信用报告而露出水面,身份被冒用贷款呈现出“多米诺”效应,先后一两百人到人行查询信用记录,50多人因“被贷款”向公安机关报案。报道显示,这些“被贷款”都集中在农村信用社,并在几个乡镇基层社呈“多发”状态,那么,这些是偶然还是必然?借用一句俗话,一条鱼病了是鱼的问题,而一池鱼病了则是水的问题。

  信用社一直以来都是集体所有制的金融合作机构,主是针对农村的小额贷款。长期以来,信用社在贷款业务中没有健全抵押、担保等风险制约机制、贷款清收责任机制、呆账核销责任追究机制。在监管缺失的情况下,更容易导致种种乱象的发生。近些年,一些地方推进信用社改制,对农村信用机构贷款进行清收,数据显示不良贷款比例较大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农民“被贷款”不是小问题,个案不能止于给“被贷款”农民一个说法,还需要澄清诸多未竟之问:还有多少农民“被贷款”?这些“被贷款”都被谁拿走了?这些“被贷款”都是谁经办的,如何审查的?应该来说,要回答这些问题不是难题,因为每一笔贷款都有确切的记录,搞清了这些,真相便水落石出。关键在于,谁来监管这些金融业务,给防范金融腐败金融违法犯罪筑起一道防火墙,给公民权益撑起一把保护伞,而不是靠公安机关在末端治理。(房清江)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