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观点PK-正文
打赌式教育是创新吗?
//www.workercn.cn2014-05-09来源: 中国教育报
分享到:更多

焦海洋 漫画

  媒体报道,某培训学校校长徐善萍与该校5名老师打了个“赌”,“赌”的是老师能否解决学生的厌学、网瘾等问题,为期一个月。每位老师的目标是10名学生,如果有一人没有拿到10位家长的“赞”,也就是没让家长满意,徐善萍就要剃光头。前天正好是最后期限,5名老师中有一名没有完成,徐善萍履行了诺言。

  不久前,有校长亲小猪,这些举动吸引了大家的关注。到底这些看似颇新颖的教育方式意味着什么,是教育正途还是歧路值得我们深思。

  正方:单纯依靠校长一人,心有余而力不足,凝聚关注学生的力量,这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给剃光头的女校长多一些掌声

  在有关教育专家看来,女校长剃光头的做法实在有伤大雅,缺乏理性。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这种做法已经取得了效果,得到了学生和老师们的认可,在学生们眼中,校长更加亲切了,该校老师也为之感动。学生亲切、家长满意、教师感动,事实胜于雄辩,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质疑女校长这种做法呢?

  对于一个女人而言,一头秀发是十分珍贵的东西。宁愿牺牲一头秀发,也要改变学生的不良习惯,这足以看出学生在女校长心目中的地位。实话说,这样的承诺,原本就极具风险,厌学、网瘾等问题的解决,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极大的耐心和足够的智慧,方能见成效。5名教师中有4名获得了家长如数点赞,这已经相当不易,这种“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行动已经取得了巨大成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为这种做法叫好呢?言出必行,一头秀发换来了众多的支持和理解,一头秀发为学校管理增添无限的活力,一头秀发能让教师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这是一种智慧!改变教师和学生,正需要这种“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

  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面对有着特殊国情的一代,要真正解决学生身上的一些不良习俗,校长必须推动教师深入学生中,引领学生走出不良习惯的困惑。单纯依靠校长一人,心有余而力不足,凝聚关注学生的力量,这是一种明智的选择。拿剃光头打赌,这是在为自己施加压力,有了压力也就有了动力,走进教师、走进学生也就成了一种必然。从所取得的效果来看,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出女校长为此赌注所付出的努力。要督促老师,加强与教师的沟通;要走进学生,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要联系家长,了解家长对学生问题解决的意见。5名老师、50个学生、50位家长,一个月时间,要把这些关系解决好,绝非易事。没有坚定的决心、顽强的意志和十足的诚意,决不能取得现如今实实在在的效果。

  值得深思的是,我们现在的学校,不缺关注学生的口号,也不缺立足学生的理念,最缺的就是落实“学生第一”的有效行动。也许有人会说,校长取信于教师和学生的方式有很多,剃光头当属最不理性的一种!其实不然,在现行体制下,校长们也很无奈,校长能改变教师和学生的方式和方法已经极其有限。按传统的做法,效果或许有,但是难以卓有成效,看着一个个学生厌学甚至是沉迷于网络,任何一个有良心的校长都会于心不忍,怎样做才能使效果会最好,这已经成为一些校长解决实际问题的第一思考。学生的问题,不容怠慢,只要能最快扭转学生们的不良习惯,就算是剃个光头又有何妨?事实上,女校长剃了光头并没有损害她在老师和学生们心目中的印象。

  当今时代,教育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一个个校长勇敢地站出来真正去落实“学生第一”的理念已变得尤为重要,这更能彰显教育改革的决心和勇气,救救孩子,刻不容缓,对于这样一位一心一意为了学生发展而不惜剃光头的女校长,我们不该吝啬自己的鲜花和掌声! (周芳元)

  反方:学生关注的不是当事人的诚信行为,而是做法比较有“新意”,搞笑逗人,忽略他们对自身问题的省察。

  打赌式教育是“饮鸩止渴”

  前有男校长亲小猪,后有女校长剃光头。如此“疯狂”的教育举动之所以一次又一次地吸引公众眼球,其缘由是教育者打赌承诺教育学生不仅刺激了学生,更加剧了人们对“剑走偏锋”式教育的疑惑与担忧。

  诚信是立人之本。不可置否,徐校长剃光头,履行了约定,兑现了自己的承诺,为学生作出了表率,值得肯定。俗话说:言必行,行必果,言教胜于身教。无论如何,教育者在受教育者面前都要说到做到,给他们树立一个诚信的榜样。但承诺不是筐,不能什么都往里面装。育人者应给学生呈现美的教育行为,传递正确、积极的价值取向,而不应用离奇、搞笑的非常规方法刺激学生。

  令人费解的是难道女校长剪掉头发,剃了光头,学生们就能戒除网瘾了?是不是学生网瘾来了,校长就要剃一次头,很显然这是达不到的。解决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需要“对症下药”:让他们充分认识到沉迷网络的危害,教给学生控制网瘾的有效方法等,让孩子们自觉改正行为偏差,才是根本之道。如果不从源头上找原因,承诺只是“杯水车薪”,治标不治本。可见,教育学生不能承诺了之,还应采取有效的手段,让学生经受深刻的德育洗礼,给他们成长需要的东西。当事人让学生不乱扔垃圾,戒除网瘾,有很多可行的方法,没必要“走钢丝”,“牺牲自我”来反推学生。教育不应只看重结果,更应让孩子们在教育的过程中认识到不良行为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的严重后果,唯有如此,孩子们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实现知行合一。

  运用打赌承诺教育学生其实是一种本末倒置的教育方式。本来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反过来却是教育者接受学生的监督和考量,这不免让人倍感滑稽可笑。从深层次而言,教育者为什么会给学生打赌承诺,这折射出当事人教育学生方法的惰性和对学生的不信任。这样的方法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关注度来得更快,但其负面影响也不容小觑。因为这样的手段更容易使学生把问题转移到当事人打赌的内容和承诺上来,背离了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适得其反,舍本逐末。像校长亲小猪、剃光头事件,学生关注的不是当事人的诚信行为,而是做法比较有“新意”,搞笑逗人,忽略他们对自身问题的省察。教育学生宜疏不宜堵。教育者用极端的方法只是堵住了学生一时问题的发生,无法从根本上转变他们的意识和行为偏差。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行为,教育者应将精力放在研究问题的成因和学生的心理特点上,积极寻求合适、合理、合情的教育手段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笔者认为教育学生回到问题本身才是“正道”,如此“歪门邪道”不可取。

  动辄下赌注靠兑现承诺来激将学生改正不良行为,无异于“饮鸩止渴”。同时,也暴露出当事人教育方法的“黔驴技穷”。教育者应该多动动脑子,找到更好的教育方法。诚哉,哗众取宠的“教育创新”应当休矣!任何一种教育手段创新都要以有利于学生成长为前提,切不可盲目“推陈出新”,否则将会吞下“捡西瓜丢芝麻”的苦果。在此笔者真诚呼吁:打赌兑现承诺的方式要慎之又慎! (杨启锋)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