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抗疫文学需要功夫与敬畏-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评论

文体

写好抗疫文学需要功夫与敬畏

师力斌
2020-03-10 13:24:35  来源:环球时报

  一场抗击新冠肺炎的人民战“疫”激发了许多人的文学创作热情。一时间,抗疫作品充斥手机网络平台。诗歌一类,产量惊人。面对高亢的大众抒情,舆论似乎并没有领多少情。许多自鸣得意的“文学”屡屡被打脸。婉转的人翻出经典文学创作理论,或者“非典”时期的旧文,提醒灾难文学应当怎样去写;脾气直率者则干脆直言不讳:当前文学写作,要说人话。

  笔者看到,不少作者为前方医护人员的勇敢坚忍所感动,频频流泪,可作品却令人失望,有的效果甚至适得其反。可知,热情不等于文学,作者泪奔不等于读者感动,更不等于疫区患者的真实感受。文学没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读者怎么可能有身临其境的感动?字不是钱,文学不是捐款,不是把字当钱捐出去就了事了,更不是多多益善。许多写作者的初心是好的,但还需要考虑表达效果。文学作为一种交流媒介,写得好,让人感动;写得不好,或会添堵。类似情感错位的歧视性表述、隔靴搔痒的远方关怀,都属于这种相对失败的文学。

  为何一些作品无法有效发挥正面效果?首要原因是文字浮泛空疏,缺乏真材实料,没有提供细节。疫区都没有去过,对一线人员的具体处境和精神状态不甚了了,就在那里写几句套话了事,停留在曾被严厉批评过的标语口号层次。而看看那些受到赞誉的文字就能发现,“修辞立其诚”的规律仍然没变。灾难文学尤其需要理解的真诚,需要设身处地的真诚。感动需要细节的真实来支撑。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杜甫,他之所以伟大,不仅因为能喊出“周汉获再兴”“树立甚宏达”这样国家层面的大词,还在于能写出民族灾难中的儿女“垢腻脚不袜”“问事竞挽须”的动人细节。

  这次抗疫文学中,往往是那些真实记录疫情、呈现前方医护人员具体生活状况和特殊斗争情形的文字令人感佩。相比之下,那些既没有写出抗疫具体情形,也没有写出困境中人们面对灾难所呈现的独特丰富性格特征;既不能当萝卜白菜解决群众生活所需,又不能满足读者对文学的真正需要,近似于自娱自乐的文学,何谈感人,何谈文学?

  其次,对文学缺乏敬畏和较深理解,也是一些抗疫文学作品效果适得其反的原因之一。抗疫文学谁都可以写,但要明白一个道理:好的抗疫文学有门槛,绝非出发点好就足够。文学也是一种技能,需要功夫、需要敬畏,并非随意而为。更何况,抗疫涉及到人民生命健康、社会安危与国家安全,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高水平的歌颂才是“正能量”。想让读者满意,想为抗疫做贡献,就得拿出真功夫,拿出好作品,严肃对待,而非随大流、赶时髦。好作品来源于很多因素,除了前述的真诚、真实,还须有精湛的文字功夫、深刻的思想洞见、深切的人文关怀、丰富的表达技巧等。抱着随意、轻浅的态度来写,没有准备、没有功夫、没有观察思考和调研,仅凭一己之热情和冲动,很难写出好的文学作品,也很难为社会提供“正能量”。

        (作者是《北京文学》副主编)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不见面的工会”也能发挥大作用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中国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全国工商联联合下发的《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稳定劳动关系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意见》,要“加大线上招聘服务工作力度”,并且“提供在线免费培训”,对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要大力推广“互联网+调解仲裁”。

  • 中工时评:面对惠企扶持政策,中小微企业更需自救

    不容忽视的是,不论是减免税费还是发放贷款,“出血”的并非企业股东。事实上,企业可以通过股权融资或借债形式来获得资金。当然,前者意味着股东股权可能被稀释,后者则意味着日后要偿还债务,“出血”的都是股东。对此,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应当意识到,自从企业开门的第一天起,就应当做好与职工一起应对不可抗力和不确定因素的准备,而对抗不可抗力和不确定因素的成本,往往已经体现在既往的市场价格和人力成本之中。

  • 中工时评:做好统筹文章,奋力实现防疫发展“两不误”

    只要每个地区、每个部门都把党中央、国务院的统筹部署和要求不折不扣落实好,变压力为动力、化危为机,就一定能尽快打赢疫情防控的总体战、阻击战,确保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如期实现。

  • 中工时评:只要我们都在,武汉就不会孤独

    疫情发生以来,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在用各自的方式努力着工作着,他们立足岗位履职尽责、服从大局任劳任怨、听从指挥勇敢“逆行”,保障着城市的正常运转,维护着社会的肌体健康。

人物

  • 校长为何变“骑手”

    最后一公里决定了群众能否真正享受到政策福利,也考验着基层干部的用心和智慧,抓落实就是“试金石”。

  • 赞“特别的使命感”

    陈薇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少将军衔。抗击非典时,她率团队研发的广谱抗病毒药物发挥了关键作用;汶川抗震时,她是“国家减灾委科技部抗震救灾专家委员会”卫生防疫组组长,为“大灾之后无大疫”作出重要贡献;赴非洲抗击埃博拉疫情,她率团队研发出世界首个新基因疫苗。

  • 战“疫”一线丨重症医学专家张西京:生死关头,必须争分夺秒!

    呼叫值班医生,穿戴防护装备,跑进病房,投入抢救……争分夺秒,脚步匆匆,是火神山医院重症医学一科主任张西京的常态。

  • 做代购?火车司机可是认真的

    出生于1989年的余文航是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火车司机。2020年春节前他回到武汉老家过年,受疫情影响,他一直留在这里没能返程。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