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行历史 照亮现实-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评论

文体

穿行历史 照亮现实

阎晶明
2019-02-20 09:23:59  来源:光明日报

——刘醒龙近来创作概观兼论长篇小说《黄冈秘卷》

  《黄冈秘卷》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8年6月出版

  刘醒龙这位作家,总是在创作上拿大鼎,在展示自己文字力量的同时,还要“挺举”“抓举”起来,身形活跃、创意颇多。十多年前,他的长篇小说《圣天门口》引来广泛关注,改编成电视剧后,也可见在复杂的历史叙述中充满神秘色彩的诗性。他的《天行者》又是对当代生活的某种热情关注。历经数十载,刘醒龙的创作既追求自我突破,也有坚持不变的定力。他新近推出的长篇小说《黄冈秘卷》又一次让人看到这种变与不变的自觉与圆熟。我以为,刘醒龙近年来的创作收获有颇多启示值得评说。

  刘醒龙创作历程30年以上,其间他先后获得鲁迅文学奖和茅盾文学奖,这是他创作上被认可的直接证据。不过比获得荣誉更重要的是,刘醒龙并没有满足于享受荣誉带来的惬意而疏于创作。他在编辑文学刊物的同时坚持写作,十分活跃。这种活跃并不是通过演讲、创作谈、访谈录来维持声名,而是持续深入思考,推出一部接一部的大作品。近年来,他出版的长篇小说《蟠虺》《黄冈秘卷》,以及长篇散文《上上长江》,就是最好的证明。这种坚持小说本位,不断探求新创作方法的行动本身,就是值得称道的。之所以讲这一点“题外话”,是因为并不是有成绩的人都能坚持做到这一点。去年底人民文学杂志社举办活动,致敬老作家王蒙、蒋子龙、刘心武,我在发言时说,新时期文学发展40多年,作家队伍不断壮大,但掉队的、转向的、放弃的并不在少数。王蒙等老作家的一个共同特点,贵在数十年矢志不移,从未离开文学的现场,从未放弃自己的写作。刘醒龙文学创作上的认真和坚持,亦是同理。

  刘醒龙的创作,从题材上讲,在呈现历史和表现现实上都有收获。就历史题材创作而言,新时期文学40多年,在表现形式上有不同类型。一种是直接进入历史,历史空间相对具体。姚雪垠、二月河、孙皓晖等作家的创作即是如此。二是在呈现历史中带入表现现实,即从当代视角返回历史现场。近年来的情形则更加复杂。小说领域里的“百年史”“家族史”叙事已经发展到极致,历史和现实在线性上具有同样比重并因此打通。网络文学则有了穿越说,即使是远在唐朝、战国、春秋,都可以直接和当代人产生某种奇怪的、玄幻的联系。刘醒龙的《黄冈秘卷》提供了另外一种历史叙事的可能,即消融了历史的线性划分。历史,既不是与当代无直接关联的时段,也不是从今天直接回望、寻找线索,叙述者在历史和现实之间来回穿梭,使历史和现实在小说叙事意义上融合起来。《黄冈秘卷》不是“百年史”的写法。在这部小说里,历史的时序被完全交叉、交织,也无明晰的现当代概念可以捕捉。小说的叙述者“我”,与多个小说人物有着或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见证、评说甚至参与到他们的故事中来。他们各自的经历、故事、命运、性格、情绪,都在同一空间汇集、碰撞。小说中的各种意象,如《黄冈秘卷》《刘氏家志》等等,各色人物如刘家老十、刘家老十一、刘家老十八,其他看似偶然却又十分必要的故事介入者,如并不在黄冈生活的少川、北童等人物,都在“我”这一叙事视角下被统摄,时间、空间互相交织。一个故事展开时,既有当下发生的种种,也有对历史之谜的探究。或者说,对历史之谜的探究、追问、建构、拆解,本身就是现实故事的一部分。这一点在他稍早前的《蟠虺》中也可找到佐证。小说题材远涉楚国、楚文化,但表达的主题却意在当下。这种处理历史与现实的做法,既是刘醒龙个人创作日益成熟、圆润的标志,也对小说领域在历史与现实关系的处理上提供了一种有益启示。

  一直以来,刘醒龙的创作有着明确的地理文化标识,这就是他生于斯、长于斯的荆楚大地,以及浸润其中的楚文化。但《黄冈秘卷》的创作表明,他在这一点也有新的变化。从故事层面上看,《黄冈秘卷》更加直接地写故乡,甚至引入了“地方志”概念,着眼于挖掘地方文化,书写和塑造地方人文性格。

  这里,我想说明一下,“地方志”、地方民俗文化在小说中的突显,是近年来小说创作中一个小小的“热潮”。但我对这种趋同也有一点隐忧。过度的地方化,过分狭窄的地方性,过于明确、直接的民俗文化展现,标识固然是更突出了,但格局是不是也同时受限,创作素材的广泛性是不是受到影响,以及小说的艺术性究竟因此更具风格化还是受到损伤。刘醒龙的《黄冈秘卷》在突出地域性、添加“史志”色彩的同时,显然保持着高度的自觉,努力打开故事的格局,不囿于一时一事的描写,让人物故事在更大的时空背景下穿行,小说的意义和内涵也因此得以延展。《黄冈秘卷》以少川这个在出身上与“地方性”有联系又并不置身其中的角色开始叙述,以少川的女儿、一个都市里的中学生对故事的不断评说和介入,使得与“地方性”相关的一切始终处于不稳定状态,也使小说故事的流动性得到增强。以多角度、多层次观照“故乡”“家族”,作品的意象越具体,附着其上的色彩却越多重、越变幻。小说对地方文化,包括方言俚语的加入可谓特殊,但小说叙述中表达出来的态度、观念,却具有天然的开放性,并非是一种乡贤式的语调,而是一种熟稔的有根性的写作。

  小说的精神表达具有广阔性和超越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黄冈秘卷》追求的是一种中国精神的表达,而这种中国精神又是紧贴在地方性当中的。其中的复杂性值得探究。无论如何,《黄冈秘卷》在精神上的站位使其发散出格外的气质,对小说中的地方性书写具有创作学意义上的启示。

  (作者:阎晶明,系中国作协副主席、文学评论家)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慕安会因何尽吹“合作风”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国际秩序和全球安全开始面临新的挑战。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频频作恶,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接踵而至,技术发展和气候变化带来不确定性

  • 中工时评:委内瑞拉局势的三种可能

    自1月23日委内瑞拉议会主席瓜伊多宣称就任“临时总统”后,委局势持续紧张。目前委总统马杜罗仍然得到最高法院和军队的支持,但以美国为首的外国干涉正试图从经济、外交甚至军事等方面向委政府继续施压。

  • 中工时评:治理餐厨垃圾,咋办好?

    在农业农村部1月8日进行的全国非洲猪瘟防控远程培训上,该部副部长于康震表示,要“杜绝使用餐厨剩余物喂猪”,在此之前,该部畜牧兽医局相关负责人对外表示,我国非洲猪瘟疫情出现的原因之一,就是在饲喂过程中使用了餐厨剩余物。

  • 中工时评:美国建墙僵局何时破解

    从去年12月22日至今,美国政府部分“停摆”已有20多天,创下美国史上政府关门时间最久纪录。美国总统特朗普坚持“不建墙无预算”,国会民主党人则决意与总统死磕到底。

人物

  • 默克尔的“震惊”说明了什么

    美国方面对于进口汽车关税的“232调查”报告即将揭晓。美国政府此前屡次威胁要对进口汽车征收高达25%税率的关税。在日前闭幕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默克尔用罕见的不满语气表示,如果德国汽车被视为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威胁,“那我们真的震惊了”。

  • 从短聚站台奔向梦想远方

    郝康是一名铁路司机,在陕西榆林站跑货运;雷杰是列车乘务员,往返于西安和乌海西之间。同是陕西绥德人郝康与雷杰相约在零点37分的爱情故事,在春节期间,经由央视《新闻联播》节目播出后,迅速刷屏,在舆论场传递着爱意、激荡着人心。

  • 翟天临人设崩塌,吃相让学术蒙羞

    刚刚在春晚上出演打架角色的“学霸”明星翟天临,近日遭到了360度无死角的学术打假。惯于在社交媒体上秀自己“写论文”的演员眼看事情越闹越大,发“帽子”的北京电影学院和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坐不住了。前者表示,学校高度重视学术道德建设

  • 谨记,舆情从来不休息

    演员翟天临因为直播中问了一句“知网是什么?作为一件多元主体舆论事件,这当中投射出的种种问题,尤其是舆情回应和处置的过程,值得我们反思。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