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出公民”的故乡-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评论

文体

“杰出公民”的故乡

徐蓉
2018-12-14 09:36:25  来源:检察日报

  《杰出公民》海报

  电影《杰出公民》讲述的是一个接近梦魇的故事,当然也是一个主旨令人颇费思量的故事。男主角丹尼尔·曼托瓦尼是一位成名已久的作家,很年轻的时候就逃离了故乡小镇萨拉斯,移居国外。在此以后的几十年里,他以故乡萨拉斯为创作素材和灵感,创作了他的全部作品,直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后的丹尼尔·曼托瓦尼好像丧失了灵感,五年内几乎未能创作新的作品,他忙碌于全球各地来的演讲邀请,最后他厌倦了这一切,一一拒绝了这些邀请,却接受了故乡萨拉斯小镇的邀请。小镇镇长邀请他,准备颁发一个“杰出公民”的证书给他。影片讲述的就是他的回乡之旅。

  丹尼尔与他的故乡一直是格格不入的,否则他不会在很年轻的时候就一心想要逃离小镇,并因此和当时热恋的女友分手;在之后40年漫长的写作生涯中,他也一直没有回去。行程开始就让观影者担心,那只横尸池塘的的火烈鸟,似乎隐喻着什么?而之后回乡之旅,果真朝着令人担心的方向发展。

  时光在故乡中似乎是静止的。这里与多年前相比变化不大,小镇居民因循守旧,作家所遇之事颇为荒诞。回乡之初,为彰显荣耀,镇长安排作家与选美冠军一起在花车上游街,令人啼笑皆非;记者在电视节目访谈作家,却在最后强行播广告迹近恶搞;被邀请作为主评委评选画展作品却又被幕后擅自更改奖项,作家此时沦为被操纵的傀儡;另外有多人寻求他的帮助,因未达到满足而心生怨恨。作家在这个小镇上越来越孤独而又慢慢地开始危机四伏,从小镇的“杰出公民”几乎变成了小镇的“全民公敌”。

  他的演讲听众越来越少;他的作品也被说成是通过丑化故乡以哗众取宠;他的塑像也被人泼上了红色的油漆。他的回乡之旅,从一开始的怪诞最终竟然演变成现实中的梦魇。他再一次面临逃离故乡的窘境。唯一关心他站在他这边的只有他的前女友,劝他立即离开小镇以保证人身安全。这一次他真的能安全突逃小镇萨拉斯吗?

  在黑暗的小镇里,他被前女友的丈夫迹近绑架后游街,小镇居民默如鬼魂一般的旁观冷漠,这与开初欢迎作家回乡与选美冠军游街形成了微妙的对应。如果说这一幕是多么令人恐惧,那么下面发生的一切更是亦真亦幻:在一声好像是意外又像是预谋的枪响击中作家之后,所有的观影者都要被这样离奇的结尾给震惊了!难道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返乡之旅竟然就如此这般的急转直下了,作家就此命丧黄泉了吗?

  影片最后来了一个回转,而正是这个回转让人倍加思索:五年未能写出作品的作家开了新书发布会,发表了他的新作《杰出公民》,新书发布会上的作家神采奕奕,踌躇满志,他再一次取得巨大的成功。这本新书的内容显然与电影中上述出演的内容一一对应。从此时开始,你无法确定整部电影究竟是作家的亲身经历还是他的虚构之作,或者两者交叠的部分各占几成,正如当影片中丹尼尔露出莫测高深的微笑说出“真相并不存在,没有事实,只有解构与诠释”时,我们可能会产生的困惑。

  其实,观影者首先要确定的是,无论是电影还是小说,均非新闻事件,所以真实从来都不是演绎的前提,对于电影和小说而言,更重要的是洞察和揭示。比如,《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人人都知道这世界上不曾有过、将来也不会有一位裸体示众的皇帝,可又有哪一部作品像这一篇短短的童话,如此轻易却又如此深刻地揭示出皇帝的虚荣和愚蠢呢?

  作家李海鹏在《沃伦式新闻》里有一段话说得很有意思。他说:相对于那些文学天才来说,不得不说,记者对事件和人的理解力总是差一些。我相信正是这个差异,而非纪实和虚构的区别,使得传统新闻无论如何也难以具备小说式的深邃价值。李海鹏曾经是《南方周末》的首席记者,他采访过许多重要事件,发表过不少有分量的新闻作品,他也写小说,某种程度比热爱新闻更热爱写小说。所以,他对于新闻和小说的看法值得我们思考。

  回到这部电影,这部电影讲述的显然并不是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在现实中可能受到故乡驱逐的新闻事件,当然这样的事件现实中并非没有发生过,在现实中可能发生得还会与这部影片有相当大的雷同之处,这也正是我们一开始就能够迅速进入并解读这部电影的原因。不过,就这一部电影,它试图要探讨或者要表达的可能会更多一些。比如:一位作家与他的故乡所可能具有的关系?当这个故乡既是他全部的创作灵感又是与他所有的价值观相违背时,作家所将会面临的困境?甚至,是否也存在着作家通过对于故乡的解构来取得世俗意义上的巨大成功?

  故乡意味着什么?作家笔下的故乡又意味着什么?

  故乡在离开之后,方才称之为“故乡”。对于作家而言,故乡有时候意味着他更为重要的精神版图和文学版图,比如鲁镇之于鲁迅、高密之于莫言、湘西之于沈从文。在一个“故乡”的概念上,许多作家们搭建起了自己的文学的“精神家园”。你能说在他们笔下的这样的一个故乡不真实吗?正如你也不能说这样的故乡就完全真实一样。作家正是通过对于世界的诠释和解构,揭示和洞察在他们眼中的这个世界的真相。某种程度,这样的真相高过眼见的真相。

  不过,即使如此,我们仍然可以对这种经过他人诠释的“真相”作出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所以,这部电影对我而言之所以倍觉深思,不过是因为它再一次提醒了我:我们所面对的世界,在许多时候都是一个真相扑朔迷离的世界,是一个可能已经处处经过他人诠释和解构的世界。那我们又该如何通过重重的解构与诠释,来尽可能接近事实,来赋予世界一个自己思考过后的存在?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人民检察院)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人物

  • “80后白发书记”走红背后是基层干部渴求关注的期盼

    李忠凯火了!他的任前公示照片走红网络,让广大网友认识了这位“80后白发书记”。对于意外走红,李忠凯没有过多评价“80后”李忠凯是一名基层干部,才38岁,但却头发花白,像一个“60后”的老干部,让人非常诧异,有人还质疑年龄的真实性。

  • “白发干部”亮点不仅在“白发”上

    出生于1980年8月,现任大姚县湾碧乡党委书记的李忠凯,被提名为大姚县政协副主席候选人。但公示配发的照片显示,李忠凯头发已白,看起来不太像80后,引发了一些网友的质疑。

  • “80后白发干部”还是少些好

    近日,云南省楚雄州一位名为李忠凯的干部,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公开资料显示,李忠凯为80后,但照片却头发全白因为工作艰苦、劳累过度致头发变白,李忠凯点燃人们对基层干部的怜惜之情,很多人也因此被感动了。基层干部的确比较辛苦

  • 有更多“买菜叔”,社区更温暖

    日前,《人民日报》报道了一则“买菜叔”的故事,让网友直呼感动。“买菜叔”名叫季洪球,是苏州一个小区的门卫。他在本职工作之外,义务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跑腿买菜,一干就是20年。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买菜叔”只是一个普通人,从事着平凡的工作,但他能在岗位上灵敏地捕捉他人的需要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