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华传统文化“活起来”-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评论

文体

让中华传统文化“活起来”

许嘉璐
2018-11-28 11:20:06  来源:人民日报

  无论是世界还是中国自身,都亟须中华文化的转化与创新。

  参与这一伟大事业的个体和群体,思想观念要到位,知识结构要调整,要“扩容”,举步措施要得当,落实行动要扎实,相关的体制、机制要改革,协同创新要推进。

  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曲阜五周年之际,“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在京召开“儒家思想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学术研讨会,是一次重要的纪念活动、学术活动,也是对协同创新中心下一步工作进行研究和安排的活动,这对山东省乃至全国儒学界协同、合力,创新性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将产生很大影响和促进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五年前视察曲阜,并发出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号召,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世界正在出现前所未有的巨大调整、动荡、变革的关键时刻的一个重大事件,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由此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人类正站在又一个十字路口。此时,世界上像杨朱那样,茫茫然不知南行还是北去者众,正需要中国智慧;国人方向已定,但是一时不知如何找到兴旺之法的人也有,这也需要从祖先的经验和教诲中汲取适合于今的思想而发展之,超越之,形成民族共识,自觉而自信地昂然走在新格局下的大路上。因此,无论是世界还是中国自身,都亟须中华文化的转化与创新。

  对中华文化的主干儒学,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儒家学说从孔孟开始奠定了的基础出发,2000多年来,实际上已经经历了多次重大转化和创新,甚至可以说,一部儒学发展史,就是儒家思想不断丰富提高、超越自身、适应发展变化了的时代与现实的历程,前哲的精神和经验已为我们“导夫先路”。从20世纪中叶起,中国的社会结构、教育水平、科学成果、文化自觉,特别是政治制度,和20世纪前半叶以及全部过往有了本质上的不同。当下,以继承、发展儒学,为文明相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己任的学人,我们心急如焚,是理所当然的,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任重道远”的古训也在提醒我们:既要全力以赴,又要切避急躁;既要大胆创新,又要牢记根本。为把这一想法说得清楚些,我简要地提出以下几点意见,谨供“中心”和同道们参考。

  一是必须站在为人民、为天下、为人类未来的高度有所思、有所为,就是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出发点和指南。

  二是需要跳出儒学看儒学,跳出中国看儒学,跳出人文社会科学看儒学。这是先圣先哲开辟的不断履践探索之路,接力的火炬传到当代,我们理应视野更开阔,方法更科学,跑得更有力,更迅捷。

  三是要达到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要把中华传统文化“讲清楚”,让它“活起来”,这应该是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结果,唯有如此,也才能与儒学界人士学习、研究的初衷相吻合。为此,我们自己首先要研究清楚,要在自己心里活起来,学习、研究者主体与所研究的客体相合为一。“知行合一”在儒学学习、研究、转化和创新过程中尤为成败、优劣的关键。

  四是要高度重视一代代年轻学者的培养,勇于改革创新培养年轻人的体制和机制。

  五是要挽救即将湮没的“绝学”。这里所说的“绝学”,特指原先被列为“经学之附庸”的“小学”,包括文字、音声、训诂、校勘、版本、典章制度等等。这些都是让文化遗产说明白、讲清楚、活起来的基础、前提和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夫子之教也。

  上述几点,概而言之,不过就是想强调:参与这一伟大事业的个体和群体,思想观念要到位,知识结构要调整,要“扩容”,举步措施要得当,落实行动要扎实,相关的体制、机制要改革,协同创新要推进。“知易行难”,其实知也不易,包括知“其然”和“所以然”都需下一番苦功夫;而欲明其深邃内蕴,化为内在,从而具备身体力“行”之能力,确实更“难”,特别是在大的格局发生巨变时,尤难!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人物

  • 蒋劲夫家暴事件:我们应该看到完整的事实

    近来,演员蒋劲夫家暴女友一事引发了大众的讨论。随后,自称蒋劲夫好友的网友公开了蒋劲夫与女友的交往情况,列出中浦悠花的种种不良行为,据此解释蒋劲夫的暴力行为。

  • 打开云端上的梦想空间

    30年前,因黄浦江上建第一座桥,魏根生师傅一家动迁到上海浦东。随后几十年,他以一名吊车司机的身份绝美云图,展示魏师傅的视角;“上海高度”,定义了他的人生。建K11大楼,两年、278米;建百联世贸大楼

  • 应该用什么眼光看孔乐琪

    近日,网上热传一段视频,是美国电影学院编剧系的中国留学生孔乐琪的毕业演讲。对她的演讲,很多人这么评价:“害羞内敛”是不少外国人对于中国人的刻板印象。这段话将这个女孩置于中国/美国的二元语境中:外国(美国)人如何看中国人?作者试图代表中国人对这种看法作出某种回应。

  • 榜样光辉润泽新时代共产党人

    11月23日上午,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光辉一生,榜样永世。刘少奇同志的英名,同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波澜壮阔的奋斗历史紧密相连。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