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歌声连通古今-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评论

文体

用歌声连通古今

于文华
2018-09-29 08:52:12  来源:光明日报

  一首又一首,不知不觉中,我已经演唱了六十多首《诗经》作品,我还想继续唱下去,让大家知道《诗经》是可以唱的。我相信美能流淌到别人心里,不是我们做得多么好,而是传统文化本身就有这样的力量。——于文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清脆的声音和古典诗词融为一体。不久前,在陕西合阳,17000名中小学生身着汉服齐聚广场,共同吟诵《关雎》。看着孩子们朝气蓬勃的脸庞,我感到自己传播传统文化的工作是有意义的。

  观众熟悉我大多是因为活泼亲切的《纤夫的爱》,却很少有人知道我和古典文化早有缘分。当年上音乐学院的时候,我就因为神似林黛玉而成为电影《红楼梦》插曲的主唱。1990年的亚运会开幕式上,我又被选为“荷花仙子”的扮演者担任独唱。

  我本是唱评剧出身,对古典诗词情有独钟,只是因为常年奔波在舞台上,一直没有机会纾解自己的古典情怀。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一次与朋友共登五台山,下山路上,我朗声放歌。朋友说我的声音清旷高朗,再加上温婉的形象和气质,如果能演绎古典作品将非常合适。我一听就心动了。

  怎样演绎古典作品呢?朋友分析,现在的流行音乐歌词过于俗白,在培养审美情趣上有所不足,为古典诗词谱曲不失为一条新路。如能结合古典诗词进行音乐创作,歌坛将有新的面貌。我们两个越谈越投机,一拍即合,决定一起创作古典歌曲。

  2010年,我开始致力于《国学唱歌集——中国节日之记忆》的创作。小时候我最喜欢过节,关于节日的记忆总是那么温暖可亲,在我心里,传统节日最能体现我们中国人的情感。新一代年轻人越来越热衷于过“洋节”,对传统节日反而越来越淡漠,这是我做《国学唱歌集——中华节日之记忆》的直接原因。

  考虑到音乐的重点是节日的记忆和歌唱的抒情性,我们在选择歌曲诗文的时候并不局限于表现节日的文化内涵,时间也从战国的屈原到清代的苏曼殊,上下跨越两千多年,与节日的绵亘历史相配合。在几乎没有宣传的情况下,《国学唱歌集——中华节日之记忆》中的《兰亭集序》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我也因此被一些网友称为“兰亭仙子”。

  完成《国学唱歌集——中华节日之记忆》之后,我又把目光投向中国诗歌的源头——《诗经》。《诗经》曾经是人在劳动和活动中演唱的乐曲,后来这一传统却中断了。作为一个音乐人,我希望用自己的专业所长做一点补救工作。

  不过,可资借鉴的经验有限。我和先生对如何用音乐诠释《诗经》进行了各种思考和尝试,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传统和现代的平衡点。我们专程前往福建考察南音。南音中一些谱面上无法记载却口口相传的家传音乐,为我们的创作提供了营养。在民族乐器之外,我们又加入了管弦乐和美声伴唱等西方音乐元素,希望作品能更加国际化。

  为了还原古典诗词的意境,在保留传统演唱方式的同时,我们尽可能地用现代的方式去诠释它。我们选择了表演者可以自由表达自己对诗歌理解的唱诵方式。这种唱诵方式没有固定的节奏和节拍,在演唱的时候,我觉得自己不是在唱歌,而是在和先民进行精神交流。几经探索,最后形成了以中式腔音为主,传统吟诵为辅,融合中国戏曲和南音元素的演奏方式。

  《诗经》的305篇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多元,但是人们熟知的篇目却有限。我希望通过音乐再现2500年前周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让人们找回对2500年前的情感记忆。为此,我既选择了《关雎》《采薇》《桃夭》这样的经典篇目,也收入了一些不那么有名的篇目,比如“悼亡诗的鼻祖”《绿衣》,表现殉葬制度的《黄鸟》,表达忧国之思的《黍离》等,这些深沉的作品一唱三叹,和音乐的形式结合起来更能打动人心。

  一首又一首,不知不觉中,我已经演唱了六十多首《诗经》作品,也拍摄了20余部音乐短片。我还想继续做下去,能做多少算多少,希望为后人留下一份参考资料,留下一个可以借鉴的版本,让大家知道《诗经》是可以唱的。我相信美能流淌到别人心里,不是我们做得多么好,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身就有这样的力量。

  (作者:于文华,系我国女高音歌唱家,原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国家一级演员,素有“用嗓子绣花”的亲情歌者的美誉,近年来致力于用音乐传播传统文化,代表作品有《国学唱歌集——中国节日之记忆》《国学唱歌集——诗经篇》。)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数一亿粒米”现象并非个案

    小学阶段的学生,归根结底还是孩子,通过学校教育,孩子应该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基本的辨识能力和生活能力,最终具备能够进行下一阶段初中学习的学习能力

  • 中工时评:95后新员工缘何爱跳槽

    到今年秋天,第一批步入社会的95后大学生,工作正好满一年。但是,与他们的前辈相比,90后的跳槽更加频繁,短短一年时间里,许多人已经开始做第二份甚至第三份工作了。

  • 中工时评:中非合作:让历史告诉未来

    一边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边是拥有世界最多发展中国家的大洲。金秋九月双方在北京的一次次“握手”,再次唤醒了两块大陆有关友情的温暖回忆

  • 中工时评:重信务实成就中非友谊

     在9月3日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了题为《携手共命运 同心促发展》的主旨讲话,指引打造新时代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

人物

  • 李德威生前身后巨大反差 是什么击中了大众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李德威去世近半月,有关他的舆论热潮一直高涨。几天前,他的同事、中国地大知识产权与成果转化处罗林波发表署名文章《李德威教授生前无名,死时信息爆炸,只因身上有种时代奇缺的东西》,再度刷屏。——诚如斯言,李德威生前身后声名的巨大反差,值得观察。

  • 高铁院士王梦恕走了

    王梦恕的人生成长与中国铁路的建设和发展密不可分。他1956年考入唐山铁道学院,1964年从该院桥隧系隧道工程专业毕业1965年,北京地铁1号线开工建设,27岁的技术员王梦恕纠正了隧道内净空确定未考虑施工误差、贯通误差的重大设计失误。

  • 直面残缺的人生

    朱鹏3岁户外活动时不慎触及高压电线双臂被截肢。出医院第二个月,被父亲狠心逼着每天用脚训练写字,并逐渐学会了用脚打理生活上的一切。读者自会通过合理想象来填充朱鹏生活的细节。一个主要肢体残缺的人要过上“正常”生活,必定要在其他方面非同寻常。

  • 高铁“座霸”再现 罚则明晰才能根治

    19日上午,永州—深圳北G6078列车上,一位女乘客再现霸座行为。据了解,这名女乘客车票标注的座位是靠过道上个月高铁“霸座男”曝光后,不少人或许都认为网络曝光、舆论谴责加上后续的失信惩戒,会让后来者引以为鉴。但不到一个月,女版“座霸”又再次出现,无疑大大超出了人们的常识预期。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