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绎画师的艺术人生-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评论

文体

演绎画师的艺术人生

欧阳逸冰
2018-09-27 09:53:15  来源:人民日报

  江西省话剧团呈现清初著名画家朱耷(八大山人)传奇故事的话剧《哭之笑之》,向观众展现了人与绘画的核心命题。

  同样曾经疯癫过的大画家梵·高说过这样的话:“当我画一个男人,我就要画出他滔滔的一生。”《哭之笑之》就是要努力写出朱耷“滔滔的一生”,灵魂深处的滔滔翻腾,滔滔巨变,滔滔远行。在五幕戏里,主人公经历了三大突转:避乱而遁入空门、还俗而告别故国旧我、疯癫而坚守本真。

  在第一次突转的“翻腾”中,主人公遁入空门的决心源于“祖宗颜面”,不屑于“卑躬屈膝”,涵养着不屈之气。然而,这也制造出了一场贯穿全剧的情感悲剧——一声“走吧”,砸碎了绿娘誓与他“与世无争地过完后半辈子”的美梦。19岁的贵公子哪里知道,此一别,他失去了终生不能复得的幸福。

  国破,家亡,情灭,犹如噼噼剥剥的烈火不停灼烤着他。唯一令人可以寄予幻想的是绿娘开场时说到的那幅画:《荷花水鸟图》。当这幅画再次出现时,裘琏说卖画者(绿娘)“衣衫褴褛,穷困潦倒”。绿娘的悲剧使戏剧的叙事语境拓宽了,故事不再单纯是政权更迭旋涡中的个人悲哀,而是野蛮征伐制造的社会苦难和黎民灾祸。

  第二次突转可称为“巨变”。主创紧紧抓住了朱耷应县令之邀纂修临川县志的事件,深挖其内心的隐秘活动。

  经此一事,郁积着感伤与愤恨的主人公,一见年轻的丹娘,立即想到“负了绿娘”的扎心之痛,随即举杯,痛饮告别酒:一是告别“再也回不来了”的故国,斩断那无限感伤的怀旧呻吟;二是告别“窝囊的我”,直言“我叫朱耷”,再也不隐姓埋名;三是告别“贪恋虚名”,自称“没毛的驴”,发誓“不见官,不伺候官”。烧掉袈裟,“没毛驴,初生兔,嫠破门面,手足无措”,拼将一身勇气,回归真我。

  第三次突转可称为“滔滔远行”。激昂慷慨的宣示不难,难的是坚守,名利的诱惑与贫贱的折磨是每时每刻都逃不脱的拷问,活画出一个落拓不羁、洁身自好、幽默机趣的八大山人形象。

  丑娘的出场,再次刺激了主人公。他一字不差地背诵着当年绿娘别离时说的字字句句,这些肺腑之言,犹如沙砾磨人,犹如花香沁人,犹如烈酒呛人。不忘绿娘,就是不忘美好。切不可以为剧中三次出现《牡丹亭》著名唱段“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仅仅是表达爱情。有学者曾敏锐地指出:这是“当时整个社会对一个春天新时代到来的自由期望和憧憬”。

  理解了这些,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人与绘画的关系,才能体会八大山人画作中的精神本质与人格价值。

  无疑,《哭之笑之》不是《芥子园画谱》之传授,也不是《个山小像》之考证,它只能是艺术家在大量研究朱耷现有资料之后,用戏剧思维塑造的具有鲜明个性色彩的舞台艺术形象。主人公鲜明的个性色彩首先来自全剧叙事体系的建立。纵观全剧,编织整个结构的是老年八大山人与一个“梁上君子”的对话。小偷抱怨八大山人家里“没一件正儿八经值钱的东西”,只有一幅《个山小像》。殊不知,绘画艺术就是他生命的全部价值。及至主人公上场,非但不惊不怒不怨,反而极力留下小偷,甚至用给出自己的画作为承诺,引得小偷留下来听他说话。其孤苦寂寞之情,令人凄然、潸然……

  如此,全剧变成了八大山人袒露心灵隐秘的自白,用真诚呼唤真诚,主人公与观众370余年的时空隔膜顿时被突破。演员和观众一道,在轮换出现或翠鸟、鳜鱼,或荷花、枯树等朱耷典型作品的舞台上,描绘着主人公在那样一个特殊年代,心曲隐微发生、发展、变化的脉络图。

  有趣的是,倒叙套着述评,剧中人,如友人饶宇朴、彭文亮、蔡受,写戏本的裘琏,临川县令胡亦堂,他们都在合适的当口,跳出来,或说上几句后来发生的事情,或客观地评述自己与八大山人的关系,或引述今世大师对八大山人崇敬的话语,使正在进行着的370余年前的故事与今日的观众更加亲和。

  舞台构思亦值得称道——追寻八大山人“大道至简”的画风,让整个舞台通透空灵,借用大师的瑰宝画作,虽只占一角,却诗意全出,让空瘦与饱满幻化在观众的脑海里,把有限的空间变得益发深远。

  主演很注重内心节奏的把握。少时在兵燹之灾中的木讷,削发为僧时的至诚,举杯告别过去的痛彻,面对法师亡灵的愧疚,调侃画商的放浪,背诵绿娘话语的悲怆……塑造出一代画坛大师的精神风采。在最后的独白中,当他说到“我的笔,摹万千生灵,言我之志,传我之情,寄我所寄!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的时候,那真挚情感激发了人们由衷的感叹,朱耷不再寂寞孤苦,因为他已经走进当今观众的心中。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数一亿粒米”现象并非个案

    小学阶段的学生,归根结底还是孩子,通过学校教育,孩子应该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基本的辨识能力和生活能力,最终具备能够进行下一阶段初中学习的学习能力

  • 中工时评:95后新员工缘何爱跳槽

    到今年秋天,第一批步入社会的95后大学生,工作正好满一年。但是,与他们的前辈相比,90后的跳槽更加频繁,短短一年时间里,许多人已经开始做第二份甚至第三份工作了。

  • 中工时评:中非合作:让历史告诉未来

    一边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边是拥有世界最多发展中国家的大洲。金秋九月双方在北京的一次次“握手”,再次唤醒了两块大陆有关友情的温暖回忆

  • 中工时评:重信务实成就中非友谊

     在9月3日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了题为《携手共命运 同心促发展》的主旨讲话,指引打造新时代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

人物

  • 李德威生前身后巨大反差 是什么击中了大众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李德威去世近半月,有关他的舆论热潮一直高涨。几天前,他的同事、中国地大知识产权与成果转化处罗林波发表署名文章《李德威教授生前无名,死时信息爆炸,只因身上有种时代奇缺的东西》,再度刷屏。——诚如斯言,李德威生前身后声名的巨大反差,值得观察。

  • 高铁院士王梦恕走了

    王梦恕的人生成长与中国铁路的建设和发展密不可分。他1956年考入唐山铁道学院,1964年从该院桥隧系隧道工程专业毕业1965年,北京地铁1号线开工建设,27岁的技术员王梦恕纠正了隧道内净空确定未考虑施工误差、贯通误差的重大设计失误。

  • 直面残缺的人生

    朱鹏3岁户外活动时不慎触及高压电线双臂被截肢。出医院第二个月,被父亲狠心逼着每天用脚训练写字,并逐渐学会了用脚打理生活上的一切。读者自会通过合理想象来填充朱鹏生活的细节。一个主要肢体残缺的人要过上“正常”生活,必定要在其他方面非同寻常。

  • 高铁“座霸”再现 罚则明晰才能根治

    19日上午,永州—深圳北G6078列车上,一位女乘客再现霸座行为。据了解,这名女乘客车票标注的座位是靠过道上个月高铁“霸座男”曝光后,不少人或许都认为网络曝光、舆论谴责加上后续的失信惩戒,会让后来者引以为鉴。但不到一个月,女版“座霸”又再次出现,无疑大大超出了人们的常识预期。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