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常生活发动“袭击”的哲学-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评论

文体

向日常生活发动“袭击”的哲学

吴冠军
2018-08-20 10:11:28  来源:光明日报

  编者按: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WCP)8月13日至20日在京举行。本届大会以“学以成人”为主题,对自我、社群、自然、精神及传统等议题展开全方位的哲学研讨。在大会召开前夕,北师大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等单位发布《中国民众最关注的十大哲学问题调查分析报告》,调查显示:“哲学与生活的关系”“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正义、自由、平等的含义与关系是什么?”“关于社会热点的哲学解读”“科学技术进步(例如转基因、人工智能)带来的哲学问题”“什么是美好生活?”“如何看待信仰?”“什么样的政府是好政府?什么样的社会是好社会?”“为人处事的智慧有哪些?”“人为什么要讲道德?怎样做才算道德?”为当前公众最关心的十大哲学问题。为此,我们邀请了学者就其中一些问题撰写文章,以飨读者。

  哲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或者说,它们有没有关系),从来是人们最想了解的。那是因为,哲学一直给人一种在“云端”上的感觉,跟我们每天日常的生活,距离十万八千里。

  对于很多人,那些大哲学家如康德、黑格尔等,一是读不懂,二是也不必读——没有同哲学发生关系,感觉并不影响自己当下的生活;而读了哲学,感觉也没什么特别帮助。甚至不少专业搞哲学研究的学者,感觉也就是作为换取薪水的工作在“搞”,跟他自己生活也没啥关系……这其实是经过经院化和学科化的“哲学”,对哲学原来面貌的最大扭曲。

  我们知道,苏格拉底视哲学为一种生活形态,哲学就在人们的每日相遇中、对话中、彼此提问和讨论中,尤其是对那些人们视作常识的内容重新提出追问。苏格拉底本人就经常向城邦中的公民追问,什么是“正义”、什么是“虔诚”、什么是“高贵”、什么是“节制”、什么是“疯狂”、什么是“勇敢”、什么是“懦弱”、什么是“根基”、什么是“城邦”、什么是“政治家”、什么是“统治”……所有这些词,都是当时人(包括今人)每天在用,却并没有真正深思过的概念。作为生活形态的哲学实践,正是把日常生活中那些被反复使用的词,变成概念(哲学概念),在各种没有问题的地方,提出问题(哲学问题)。这就是“哲学化”。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20世纪大哲海德格尔把苏格拉底称作为“西方最纯粹的思想家”。换句话说,苏氏以降,“专业”的哲学家越来越多,但哲学却越来越不“纯粹”,最终变成一门“专学”,而不再是一种生活形态。于是海德格尔竭力重申:哲学是对人类总体方方面面的一个袭击,从“日常性”开始探寻,趋向事物的根基。日常性,是哲学的起点,我们必须从那里出发。那是因为,对于我们每个人(海氏称之为“此在”)来说,日常性是无可逃避的,是“最首要的”“最大部分的”。并且,正因为它是如此接近于我们、如此熟悉,它经常被忽视。海德格尔写道:“生活中最接近、最熟悉的东西,便正是存在论上最遥远的东西,我们对它的存在论意义是无所知晓的、惯常忽视的。”通过“此在”这个著名概念,海德格尔要把哲学重新拉回到日常生活中的当下情境,拉回到我们生活中的“每一天”。

  海德格尔完全点出了哲学的原貌。哲学必须刺入日常生活、袭击日常生活,在那里提出问题,并走向根基。而深受海氏影响的过去大半个世纪的欧陆哲学,大规模地突破了传统“哲学”的学科壁垒,以“游牧”“去领土化”(德勒兹)、“越界”(巴塔耶、福柯)、“解构”(德里达)等方式展开哲学研究。在最近半个多世纪的欧洲大陆,大哲学家纷纷涌现,呈现一派群星璀璨的盛景,并且,这些大哲们很多都同时兼具很多“学科”身份,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宗教学家或神学家、精神分析师、政治学家、法学家、经济学家、传播学者、思想史学者、文学批评家、艺术批评家、文化研究以及电影研究学者,乃至直接就是文学家、艺术家、剧作家、电影导演,有人甚至是总统候选人,差点就当上了国家元首……这些大哲不单打开了各种“学科”各自封闭性的疆域,其实,首先打开了传统哲学自己的封闭性疆域,把许多原先哲学不管不顾的问题,纳入了哲学分析的视域中。他们把哲学从原先一门早已专学化、经院化的专门学科,重新变成联结各种思想实践的网络中心。

  故此,存在着两种关于哲学的治学方式:一种是从生活世界人之群处的具体问题出发、从海德格尔所说的“此在”的“日常性”出发、从我们每个人生命中的存在性焦灼出发展开思考;另一种则是从“哲学”学科内某一组抽象的概念、术语或成说出发,通过对它们的疏解与阐释来讨论问题。而哲学在过去半个多世纪重新在欧洲大陆复兴,正是因为出来一批传统哲学眼中的怪咖式哲学家——他们一反学科性的治学方式,拒绝在传统哲学框架中顺着讲、在“云端”按着既定轨道往前走;他们响应海德格尔的号召,激烈地、不妥协地冲出了经院哲学的束缚,冲到日常生活的地面。今天,哲学家甚至可以出“笑话集”这样的书,跟你讲讲你为什么会笑倒在那些段子之下……

  你的日常生活更加明艳动人,每当哲学闪耀时。

  (作者:吴冠军,系华东师范大学欧陆政治哲学研究所所长、教授)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与美国硬碰硬,土耳其欲绝境求生?

    因美国牧师布伦森事件引发的美土对抗目前仍未缓解。美国坚持要求土耳其释放布伦森,否则将采取进一步制裁。土耳其在对美国产品加征关税的同时,力图寻求更多国际支持以实现突围。对于土耳其来说,与美国硬碰硬存在高风险,其在北约和叙利亚的利益可能受损。不过,美土交恶也给了土耳其改善国际处境的机会,如能运筹得当或可得大于失。

  • 中工时评:莫让手机游戏吞噬留守少年

     暑假期间,对于乡间的留守少年来说,许多人把玩手机游戏当作了打发漫长假期时间的方式。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少年健康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在玩游戏时间上,留守儿童远远高于非留守儿童,在“每天玩4到5小时”这一时间段,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比例为18.8%和8.8%

  • 中工时评:大学开放对象不应只是参观者

    每到暑假,知名高校门口往往挤满了前来参观的游客。近期,一些高校公布了参观流程,个别高校预约程序之复杂、限定条件之多、远远超过了当的文博单位,每天的可供参观名额也难以满足所需。

  • 中工时评:内阁生乱对英首相是福是祸?

    无论内阁变动是福是祸,特雷莎·梅接下来要面对的都是“硬仗”:搞定党内和议会从而使新方案获得通过、发布“脱欧”白皮书并游说欧洲接受。

人物

  • 致敬“王继才们”

    一篇文章让人读罢感怀不已,一个典型再次感动亿万国人。前不久,所在单位党委专题组织学习守岛民兵王继才的先进事迹一位同志发言时说:“换作是我念,也会念不下去。虽不认识王继才,却一点也不陌生。”他讲述了一段亲身经历:父亲曾当过部队农场场长

  • 对42岁网红“冒死怀孕”表示尊重但谨慎效仿

    吴梦的问题不在于她“冒死怀孕”,而是没有顾及自己网红的身份,过于高调处理了自己的选择,并以此给当事医生巨大的压力。42岁的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吴梦,不顾医生劝阻执意怀孕。并且在网上高调宣布,声称自己如果能生产成功,将给所有的肺高压患者带来希望。

  • “黄晓明们”该为出借个人证券账户担责

    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出借自己的证券账户,不得借用他人证券账户买卖证券。近日,证监会公布了对“精华制药操纵案”的查处情况,没收当事人高勇违法所得8.97亿元,并处以罚款8.97亿元随着上述查处结果的公布,影视明星黄晓明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在证监会公布的高勇操纵的16个证券账户中,就有黄晓明的账户。

  • 一寸赤心惟报国

    “家国情怀需要用热血挥就、靠奋斗书写”“新时代我们更应急国家之所急、解发展之所难”“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妄自尊大宋人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讲道义、重德行、勇担当,尊崇“先天下之忧而忧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