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通俗文艺可成经典-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评论

文体

优秀通俗文艺可成经典

李云雷
2018-07-24 10:26:52  来源:人民日报

  面对既有文学类型敢破敢立、锻造通俗文学历史厚度、高扬精神价值,这或是金庸小说对当前通俗文艺的启迪——通俗不是借口,通俗一样可以成为经典

  前不久,《射雕英雄传》三部曲英文版第一卷面向全球出版发行,年届94岁的金庸又一次引发关注。经过这么多年,金庸作品在赢得几代人捧读同时,在国外亦有众多读者,其原因值得我们深思。特别是对方兴未艾的以网络文学为代表的通俗文艺来说,金庸作品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具有重要启示。

  武侠小说是中国文学一个古老类型,从《史记·刺客列传》到《虬髯客传》再到《水浒传》《三侠五义》,中国武侠根脉绵延不绝。近代以来涌现出还珠楼主、平江不肖生、王度庐、赵焕亭、郑证因等众多武侠小说名家,香港新武侠小说正是在此脉络上别开新枝,出现了金庸、古龙、梁羽生等大家。金庸最重要的贡献是汲取古今中外文学滋养,对武侠小说这一传统文学类型进行现代改造,凭借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实现新武侠小说“集大成”。

  传统武侠小说大多篇幅短小,即使有长篇如《水浒传》《三侠五义》等,某种程度上也是短篇故事的连缀,在结构上不是很讲究,但从近代开始,武侠小说开始注重布局、结构与线索,这在金庸小说中达到一个高峰。我们读《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笑傲江湖》《天龙八部》,会进入一个峰峦叠嶂的武侠世界,其构思之精巧、线索之众多、布局之严密,令人叹为观止。金庸不仅在形式上对武侠小说进行革新,也在小说主题上融入很多现代观念。传统武侠小说主题限于武侠精神、“替天行道”、江湖与庙堂等,但在金庸小说中出现现代个人观念(如郭靖的成长)、现代爱情观念(如杨过小龙女之恋)以及现代民族国家意识(如乔峰的家国意识),对于武侠精神,金庸也将之从个人武力、侠义拓展到“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做出新的理解与诠释——正是这种面对既有文学类型不循旧路、敢破敢立,用新观念和新视角激活更多可能性的艺术魄力,使金庸小说汇聚此前武侠小说历史脉络于笔下,汲取所长,自成传统,在武侠小说史上奇峰突起。此后的武侠小说或正面继承,或反向叛逆,或借鉴其一点而发扬光大,或学习其一处而自成风格,多受其影响。

  类型的“集大成”之外,金庸创作另一经验体现在锻造通俗文学的历史厚度上。虽然当下有不少网络文学写作者奉金庸为“祖师爷”,但他们或者一味架空历史、飘渺于九霄云外,或者打着虚构名义随意编造,恐怕不会为金庸所认同。与还珠楼主的仙侠、古龙的浪漫化叙述相比,金庸的小说更具现实感与历史感。无论是郭靖、杨过,还是乔峰、韦小宝,都生活在具体的历史时空中,具有触手可及的真实感,他们的身世遭际也更能牵动读者。金庸调动起历史,同时不拘泥于历史真实,而是在历史素材基础上开拓出一片江湖天地,融入浪漫瑰丽的想象,创造出一个独属于他的武侠世界。可以说在历史与想象之间、在形式与内容之间、在技术与艺术之间,金庸走的是一条中间道路。这条艰难的道路,金庸将之走成了通向经典之路,他那厚重而轻盈、现实而浪漫的艺术世界不因时间流逝而褪色。

  通俗文艺之所以吸引人,就在于它契合或唤起人们的潜在欲求。人的欲求有高下之别,通俗文艺也有高下之别。武侠小说中不乏渲染暴力、血腥、色情之作,金庸小说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在于他超越低层次的博人眼球之举,唤起并且提升读者心中的精神向往,因而雅俗共赏,赢得广大读者——金庸小说受到几代读者欢迎,这种欢迎不仅是文学意义上的,也是文化意义上的,他小说中的精神文化气质深深吸引并且滋养着读者。比如侠义是中国人的理想人格之一,金庸小说就彰显这种侠义精神,并将这一民族无意识以现代方式呈现出来,塑造出众多风采各异的大侠,成为读者雅俗共赏、心向往之的文学符号。这种对精神价值的高扬、对文化意义的追求或许是金庸小说对当前通俗文艺的最大启迪。

  金庸作品好看却难学,因其通俗不是一味向下的“流俗”,而是穿透历史与现实、净化欲求与精神的“通约”。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金庸的通俗以广博的学识做根底。他一直对治学充满兴趣,2010年以86岁的年龄于剑桥大学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其作品中深厚的人文学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一方面来自孜孜不倦的求学态度,另一方面来自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金庸小说曾两度修订。自1955年于香港《新晚报》连载《书剑恩仇录》开始,至1977年于《明报》刊载完《鹿鼎记》为止,报上的连载或结集成册的金庸小说,统称为“旧版”,其后,金庸以10年时间细细修订旧版小说,出版“新版”金庸作品集。此后数十年尽管对外宣称封笔,金庸却没有停止检视自己的著作:从2000年至2006年,历经7年的再次修订,最新版金庸小说终于面世。这种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亦值得今天的通俗文艺创作者学习——通俗不是借口,通俗一样可以成为经典。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人物

  • 杨澜:时刻准备突破舒适区

    在改革开放四十年之际,新京报独家专访了文体娱领域的四十位“先锋”人物,他们分别在不同的领域取得了开拓性的创新和耀眼的成就。记者曾多次和杨澜面对面采访,每次都感到自如且舒适。她会微笑着聆听你提出的每个问题,即便面对范围略大的提问

  • 石鼓镇里说植绿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让中华民族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为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战略思想

  • 捐助乡梓 星光闪耀

    7月10日香港慈善家田家炳辞世,享年99岁。这位自许为“一粒小小尘土”的老人,被很多人深情缅怀。对田家炳这三个字,许多人耳熟能详。因为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中学、小学、幼儿园遍布各地。这位生于广东大埔的老人

  • 不朽的失败者

    很多中国人,在小时候都曾听过一首著名民谣——《蓝色的亚得里亚海》,这首歌来自克罗地亚。歌词里所描述的“故乡”,就在首都萨格勒布西南方向沿海,与波黑接壤的达尔马提亚地区。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