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文体-正文
今天我们为何还要写作文
刘仰
//www.workercn.cn2018-05-22来源: 环球时报
分享到:更多

  日前,清华大学表示将在2018级学生中启动“写作与沟通”必修课,2020年覆盖所有本科生,并力争面向研究生提供课程和指导。这个消息引起很多议论,比如现在大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否下降了?写作课中学就有,为何到了大学还要补课?我觉得清华大学的这个决定与我们现在所处的文化环境有关。

  提起中外文化差别,过去人们常说中国人写文章能力强,外国人辩论能力强。这不是没道理。中国文字源远流长,不同方言可以由共同文字消除阻碍。中国人又重知识、爱读书。科举时代,文章更是成为决定人生命运的重要工具。能写好文章,既是官员基本功,更是文人锦上花。而在西方,《荷马史诗》口口相传了很长时间,才被文字确定。至于今天已是发达国家的西欧诸国,除了拉丁文,各文字形成历史只千年左右,有些更短。因此,没有文字,当众辩论、演讲就成为需要,免得说出的话被风吹走就没了影。

  写文章和辩论、演讲,都需要技巧,逻辑很重要,修辞也有讲究。写文章要积累,做演讲也要很长的准备。两者也有差别。好的文章像酒一样越陈越香,演讲则是现场效果最重要。中国为了向西方学习,在学校里也提倡搞辩论和演讲比赛。上个世纪开始的“亚洲大专辩论赛”,历届都是中国大学生横扫各国,口舌锋利,无人能挡。背后也是因为选手们各个读书思考,文章锦绣。

  现今网络时代,社交媒体都是断言短语、小盅鸡汤。除了爆点,不需要逻辑;除了锋芒,不需要说理。最多需要挑逗刺激的标题党技巧,让我觉得自己几十年练就的写文章能力,统统没用了。而大学生未来大都是白领,写作能力哪里都离不开。可现在的年轻人每天好几小时花在网上,阅读、表达、写作很难不受影响,由此形成的语言文字习惯,在正式工作场合没有用武之地。毕竟,企业机关不是媒体,不是网站论坛,不是朋友圈。

  我还遇到一些年轻人,陶醉于信息时代的科技进步,弄弄软件,编编程序,画画图纸,就有不错的工作,便以为写作没什么用。虽然每年高考时作文题、满分文经常成为议论焦点,但是当出国留学成为热潮,去硅谷找份好工作成为向往,轻视中文写作便很正常。我们的学科设置、教育方法学西方的不少,一些著名学者写出来的文章也以拗口难懂的专业体、翻译体为荣,仿佛读者若轻易读懂,就显得自己水平不够高。当这些现象蜂拥而来,中文写作自然显得无足轻重。

  清华开设“写作与沟通”课,既是发现了大众媒体时代的社会问题,也是对这个时代的教育缺陷发出长长的叹息。中文写作不只是谋生的手段,它也是中国人的一种基本素质,一种思维锻炼的方式,它更是中国历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若没有古人那些已经融入我们日常语言的锦绣文章,中国的文化将会怎样?文字语言的变化是正常的,但正是这种变化,更需要我们写出符合时代价值的好文章。这个时代各行各业的精神面貌和日新月异需要我们用优秀的文章记载和体现,以呼应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为中国卓越的语言文字历史再添荣光。虽然清华大学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可能不在于此,但希望至少是一个不忘初心的开始吧。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