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文体-正文
英雄不朽,精神永存
张恒君
//www.workercn.cn2018-02-24来源: 解放军报
分享到:更多

  “老兵不死,只是慢慢凋零,抗战老兵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永远都不会从中国人的历史记忆中被抹去,但作为个体的老兵,他们中的大多数已经告别了这片他们曾用生命誓死捍卫的土地!”《寻找最后的抗战老兵》(世界图书出版公司)一书是作家朱春先历时5年,行程数万公里,跨越多个省市区,对50余位健在抗战老兵进行专题采访,将抗战老兵浴血奋战,保家卫国英雄壮举的再一次重现。全书用25万余字,将抗战老兵记忆中的精华提炼为36篇抗战故事,将老兵们的抗战事迹与经历呈现于世人眼前,以此铭记历史,将那段珍贵的史实永远留存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地不分南北,年无分老幼,四万万民众同仇敌忾,14年中华民族共同抗战,终于改写了中国丧权辱国的屈辱史,在中国几千年的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只要有战争就必然有牺牲。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那些怀着满腔热血、无畏精神的战士,充分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壮志情怀,为了保卫家园,他们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就像书中抗战老兵肖在衡提到:“那时有很多热血青年自愿从军,我在学校时就曾亲眼看到很多学生高唱‘愿做炮弹鬼,不做亡国奴’的歌,争先恐后去当兵。”在亡国灭种的危机面前,壮志青年抱着视死如归的决心奔赴前线,与日寇进行殊死的斗争,用血肉之躯为祖国筑起新的长城。抗战老兵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正是这些向死而生的真豪杰,救国家于危难,扶民族于将倾,为这个时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将光荣的时代印记镌刻在历史的高地上,显得弥足珍贵。

  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市民冒着生命危险穿越封锁线为战士送给养,捐钱捐物支援部队。在重庆,僧侣们成立“僧侣救护队”,不分昼夜奔波于战火硝烟中。他们虽不像军人那样执枪保家卫国,但在民族国家危难之际都能秉持民族大义,肩负民族救亡重任,积极投身到这场关系家国命运、民族存亡的反侵略战争中,他们一样是值得我们敬佩的“英雄老兵”!

  14年抗战历史是一部血泪史,“九一八”事变、淞沪会战、太行山游击战、昆仑山战役、常德会战、河口战役、长沙会战……书中抗战老兵谭昆山说:“此生至今难以忘记的一个人,是一名部队的女护士长,是她用嘴将我头部的脓血吸出,才救了我一命。”这其中有无数故事,我们从这些亲历战场的老兵身上了解的不光是这些故事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他们传递给后人的精神信念——不忘抗战将士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生死的英雄气概、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心、百折不挠的战斗精神,将这些精神信念代代赓续相传,才是对千千万万爱国将士不畏生死、全心救国,终用生命和鲜血谱写感天动地反抗侵略壮丽史诗的最好诠释!

  《寻找最后的抗战老兵》是一本极为难得的关于抗战历史的口述史料,通过几十位老兵的回忆口述,还原抗战历史真相,用质朴的文字带领读者去体会中华民族艰难的抗战岁月。今天,全体中华儿女正大踏步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壮丽征程中,作为军校学员的我,更要忠诚于党、坚定信念、牢记使命、不忘英烈,从抗战英雄那里接过“铭记历史、精神永存”的接力棒,传承红色基因,肩负强军重任,为实现民族复兴、富国强军凝聚磅礴力量!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