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文体-正文
是什么让“花儿”如此芬芳
//www.workercn.cn2017-11-13来源: 兵团日报
分享到:更多

  近期,热播的军垦题材电视剧《花儿与远方》引发广泛关注和热议,不仅成为一些人的饭后谈资,也激起了很多人对那段历史的强烈好奇心和敬畏心。

  上世纪50 年代初,响应国家号召,两万多名山东女兵过玉门、出阳关,义无反顾奔赴新疆,投身到屯垦戍边事业中,成为千里戈壁上耀眼的“花儿”。在没有硝烟的和平年代,她们用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时代赞歌。电视剧《花儿与远方》用艺术的形式还原了这段感人的历史,在致敬老军垦人那段无悔青春岁月的同时,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从兵团成立至今,不断有各地青年不远万里奔赴边疆参加建设,他们把理想植入大地,把火红的青春献给了屯垦事业。兵团刚刚成立时,垦荒的地方基本上是寸草不生的沙漠戈壁、盐碱滩;兵团战士栖身的地窝子只要遭遇一场大雨,就会瞬间倾覆,生活条件十分恶劣。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是什么支撑着一批批支边青年顶风冒雪,开荒生产?是什么让山东女兵、八千湘女这些“花儿”迸发出令人震撼的力量,散发出迷人的芬芳?是精神,唯有不屈的精神可以承载苦难、成就辉煌,也唯有伟大的精神可以洗礼灵魂、激荡人心。

  回望那段历史,我们看到,虽不时充盈着苦难与艰辛,却因为始终激荡着一种升腾不屈的精神,而变得分外浪漫和充满力量。这精神,是热爱祖国,是“祖国需要处,皆是我家乡”的忠诚担当,是“我家就在路尽头,界碑就在房后头,界河边上种庄稼,边境线上牧牛羊”的履职尽责;这精神,是无私奉献,是“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崇高伟大,是军垦第一犁一犁就是60 多年、一班岗一站就是60 多年的执着坚守;这精神,是艰苦创业,是不与民争利,把家建在风头水尾、沙漠边缘、边境一线的勇气决心,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用汗水播撒绿洲,在戈壁滩上建花园的顽强不屈;这精神,是开拓进取,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在北纬42 度以北的植棉禁区成功种植棉花的胆色豪气,是将覆膜栽培技术与滴灌技术结合,走出具有本土特色先进节水灌溉技术的突破创新。

  60 多年屯垦戍边实践,沉淀出的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既感染着一代代兵团人,也放大着一代代兵团人。正是在兵团精神的激励下,兵团儿女不叫苦、不喊累,在天山南北开辟了大片新绿洲、新良田,建设了大批现代化团场和军垦新城,建立了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体系,构筑了数千公里的生态屏障,使屯垦戍边这一“千古之策”在新时代放射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深情回望,不是为了从历史的成功中寻求慰藉,而是为了不忘初心,更好前行。当前,新疆、兵团的环境已发生巨大变化,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已大不相同,但《花儿与远方》中讲述的那一代人的忠诚与信仰至今观来仍让人心潮澎湃。时代变迁,但兵团精神永不褪色,依然是鼓舞和激励兵团人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新疆、兵团时指出:“新形势下兵团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做好新疆工作,必须把兵团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在事关根本、基础、长远的问题上发力。”新疆的维稳形势、党中央对兵团的新定位新要求召唤着兵团人继续高举兵团精神的伟大旗帜,当好稳定器大熔炉示范区,走好我们这代人的长征路。

  60多年前那些不断向荒漠挺进的人,其实一直行进在兵团人的心里。让我们像那些“花儿”一样,继续散发出沁人芬芳,奋力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的兵团篇章。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