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文体-正文
肖 罗:赋予红楼梦更多流行元素
//www.workercn.cn2015-12-04来源: 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今年是曹雪芹诞辰三百周年,全国多地举行了各种纪念活动。据悉,以大观园和曹雪芹纪念馆为主要平台,北京的曹雪芹诞辰300周年纪念活动贯穿了2015年全年,包括文艺演出、文化展、学术论坛等活动。

  对于像曹雪芹这样以一部作品闻名于世的人物来说,对其最好的纪念方式,无疑就是让这部作品更加广泛而深入地被阅读。毕竟,几乎所有的人都是先知道《红楼梦》,后认识曹雪芹。而我们纪念曹雪芹,实际上也就是重新审视《红楼梦》,重新理解《红楼梦》这一伟大作品的过程。

  当前《红楼梦》的阅读状况,正好可以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一方面近期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在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中,发现读过三遍《红楼梦》的中国人超过了四千万,另一方面,《红楼梦》近年来被读者推举为“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第一把交椅;一方面《红楼梦》是公认的中国古典文学的顶峰,称其价值“怎么估计都不为过”,另一方面其实《红楼梦》在中国的普及度并不高,甚至远远低于同为四大名著的其他三部;一方面《红楼梦》不断地被改编成影视节目,另一方面叫好又叫座的少之又少,今年年中公映的昆曲电影《红楼梦》频频获奖,却遭遇“零排片”的尴尬。

  这个中缘由,固然有时代变迁、社会结构和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工作生活节奏加快、可替代作品增多等等诸多客观因素,但思量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红楼梦》阅读热、87版电视剧《红楼梦》走红,就知道《红楼梦》本身并不缺乏流行的基础和基因,关键在于能否与时俱进,赋予《红楼梦》足够且恰当的流行元素。

  《红楼梦》面世以后,曾有过几次集中的被“围观”热潮,与之相伴的学术、艺术争论也不断出现。20世纪80年代,87版电视剧《红楼梦》借助刚刚火热的电视,红遍了整个中国。在当前某个普通事件常常也能莫名其妙流行起来的年代,作为经典的《红楼梦》遭冷遇、不流行、难读,只能说“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当前,观众需要名流、名人、明星,也需要宣传、包装、鼓吹,趋新、时尚、青春的元素更是不可缺少。白先勇带着青春版《牡丹亭》进校园,激活了昆曲,也激活了汤显祖和《牡丹亭》。邵氏黄梅戏电影《金玉良缘红楼梦》由李翰祥执导,林青霞、张艾嘉主演,据林青霞说是“女儿唯一看完也最喜欢的电影”。前些天火爆朋友圈的萌版八段锦,借助流行的萌文化,将八段锦这一古老的健身法进行了简洁有效的传播。最近传出某少年偶像组合成员之一要饰演少年屈原的消息,据说引得成千上万粉丝一起学习背诵《离骚》。

  当然,即便只有一个人爱读《红楼梦》,也不会影响《红楼梦》一丝一毫的伟大。在当前这个互联网时代中,如何顺应时代规律,让更多的读者,尤其是年轻人爱看经典,爱读《红楼梦》,让优美典范的文化发挥更大的作用,值得所有喜爱曹雪芹和《红楼梦》的人深思。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