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文体-正文
张 喆:足球改革不止于俱乐部“属地化”
//www.workercn.cn2015-11-30来源: 广州日报
分享到:更多

  无论职业足球、校园足球还是草根足球,如果没有成熟坚韧的地域“足球文化”为支撑,一切都将是海市蜃楼,最终只会沦为更加无序的“烧钱足球”或“政绩足球”。

  日前中国足协表示,将出台法规“禁止俱乐部跨省、跨市转让”,今后一旦有人执意跨地域转让或迁移俱乐部,中国足协将坚决取消该俱乐部的注册资格。

  中国足球自从1994年职业化以来,过去21年时间里发生的俱乐部转让事件接近200宗。这种过于频繁的俱乐部投资主体变更和地域迁移,让整个中国职业足球始终处于一种无序的“伪职业化”状态。

  以广州为例。即使广州恒大创造了中超五连冠加两夺亚冠的辉煌,但当传出“恒大总部要搬到深圳”的消息后,外界依然在短时间内即充满“恒大队是否要离开广州”的猜想。至于广州富力,从去年以来就一直被“主场搬到珠海”的谣言所困扰。

  中国足协如今开始意识到职业足球俱乐部“属地化”的本质,进而出台限制“跨地域转让”的政策,应该说是符合国际职业足球发展规律的。但从目前中国职业足球的真实环境考量,这条政策或许将逼使很多缺乏投资保障的中小俱乐部难以为继。昔日的广东日之泉、如今的哈尔滨毅腾都是例子,还有一些中甲、中乙的弱小俱乐部未来或许也将面临无法异地转让而破产消失。

  这样的现象并不奇怪。因为中国足球所谓“职业化”20多年来,始终没有培育出和某个地域紧密相融的真正“足球文化”,催生的只是各式各样依附于某个地方的“足球寻租”。当寻租成本远不足以由该地域的足球生态消化的时候,“跨地转让俱乐部”必然成为一个大概率事件。比如,作为中国足球基础极其薄弱的河北省,如今居然有两支中超球队。这难道不是“京津冀经济圈”的概念在职业足球上出现的虚火投影吗?这样的怪圈还能存在多久?

  “中国足球改革”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都将是中国社会的热词。然而,无论职业足球、校园足球还是草根足球,如果没有成熟坚韧的地域“足球文化”为支撑,一切都将是海市蜃楼,最终只会沦为更加无序的“烧钱足球”或“政绩足球”。

  在球队命名上尚且未完成“去企业化”的时候,中国的职业足球依然处于一个“很LOW”的状态。因此,中国足协应该先考虑出台政策促进地方的足球文化健康生长,为地方足球投资人创造更多积极的发展条件。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