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文体-正文
李红梅:健康“守门员”难守门
//www.workercn.cn2015-09-18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社会上普遍认为全科医生是“开药医生”,是技术不如专科医生的“二流医生”。让全科医生当好分级诊疗的“守门员”,关键是要提高全科医生的地位

  在近日召开的全科医学大会上,13名院士联合倡议:全科医生应受到同仁的尊重和全社会的赞扬,并从多方面支持全科医学的发展。国家卫计委负责人在会上透露,2020年我国力争实现每个家庭拥有一名合格的家庭医生。

  全科医生是居民的家庭医生,也是健康“守门员”。全科医生地位的凸显,与国家着力推进分级诊疗密切相关。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逐步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鼓励居民与基层全科医生签约。分级诊疗的通俗说法是:大病到医院,小病回社区。各医疗机构实现分工协作,居民健康得到有效管理,医疗服务体系高效运行,国家用较少花费得到较高的健康效益产出。分级诊疗离不开全科医生。基层全科医生是分级诊疗的主力军,他们对接各医疗机构,不仅要能治疗多发病、常见病,还要能通过简单实用的检查,推断出病情轻重缓急,将大病及时转医院,把康复病人接回来。

  建立全科医生把关的分级诊疗机制,目的就是转变医疗服务模式,更加关注人和生命本身,从根本上缓解看病难看病贵。很长时间以来,我国医疗服务体系重视急病和重病治疗,忽视预防和慢病管理。人们都是有病了就去医院,平时很少关注预防。当然,这与过去的疾病谱有关。如今,我国慢病人数已超过2.6亿,慢病医疗花费和经济负担越来越重,增速超过GDP。这种“看病不看人”的医疗模式只能在疾病末端介入治疗,导致医疗费用不断趋高。2013年底,全国人均医院住院费用超过7400元,人均诊疗次数达到5.4次。据推算,慢病费用占其中70%以上。由于去医院花费越来越高,人们一般不愿去医院,都是等疾病“攒大”“攒重”了才去医院,看病难看病贵恶性循环,难以纾解。

  分级诊疗实现的关键,一是基层服务能力要强,二是医疗机构之间紧密协作,推动体系有序运行。从目前来看,基层全科医生服务能力不强,数量不足,影响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的顺畅进行,让分级诊疗的效果打折扣。

  1986年,我国引入全科医学的理念。然而,时至今日,全科服务发展并不如人意,这与国内对全科理念认识不够密切相关。社会上普遍认为全科医生是“开药医生”,是技术不如专科医生的“二流医生”。他们收入待遇差,职级晋升难。很多地区包括发达地区,基层全科医生名额基本招不满,更难招到合格的全科医生。从数量上看,全国全科执业医师约17万人,仅占执业医师总数6%,离2020年35万全科医生的目标差得很远。

  让全科医生当好分级诊疗的“守门员”,关键是要提高全科医生的地位。一方面对他们进行规范化培养,使他们技能过硬。更重要的是提高薪酬待遇,畅通晋升通道,体现他们的职业价值,让训练有素的全科医生干劲十足。我国台湾地区的经验值得借鉴,台湾每个医学院校都有全科医学系,全科医生的收入与专科医生不相上下,无论在什么医院,只要同工就是同酬。此外还有相当份额的医保基金来激励,这让很多全科医生乐于去偏远地区服务。

  全科医生的前途关系百姓的健康,是全民健康体系的基石。善待全科医生,百姓的健康才能得到贴心的守护。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