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文体-正文
左中甫:“《三体》热”对社会是一种正向激励
//www.workercn.cn2015-08-26来源: 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仿佛一夜之间,刘慈欣和他的《三体》火得一塌糊涂:书,据说快卖断货了;电影,就要杀青了;一些互联网行业的知名大佬,也不约而同地加入了粉丝的队伍,毫不掩饰对这部作品的喜爱。这是一个作家最为荣耀的时刻,不管他本人愿不愿意接受这份热闹。

  同样引人关注的还有作者本人的故事:2014年之前,刘慈欣一直是山西娘子关电厂的一名工程师。从2006年到2010年,他在电厂上班、下班接女儿、回家做饭,完成了150万字的《三体》三部曲。去探访的记者这样描写:“那里四面环山,下午4点天就黑了,距离最近的城市阳泉有40分钟车程。煤渣覆盖在周围的树木和房檐上,天空时常阴霾。”这种闭塞感与大刘笔下的浩瀚宇宙,简直天差地别。

  科普作家、北师大教授吴岩说,写科幻不一定能养家,“它是给忘记现实、有宇宙情怀的人提供的一个天地”。这话用在刘慈欣身上,尤为恰当。“忘记现实”就是在工作、家庭之外,保有自己的精神世界、志趣追求;“有宇宙情怀”,就是指对天地万物抱有好奇心、探究欲。刘慈欣写《三体》,无关当下,也没有功利——至少在成名前是这样。应当承认,像他这样“忘记现实”、“有宇宙情怀”的人,在今天还不是太多。

  研究科技史的专家,在总结现代科学为何没有诞生在中国时有一个共识:在很长时间里,中国人过于重视经验总结而忽视原理探究,因为前者“实”而后者“虚”。“实”的东西有用,可以下力气探究;“虚”的东西无用,不值得用功。这也导致中国古代科技长期停留在实用的经验层面,整个社会不重视非功利的科学研究,也未能给予科技研究人员较高的荣誉、地位和待遇。在这种文化氛围中,一个人很难靠“玄想”养家糊口、成名成家。正因此,鼓励人们在探究世界奥妙时“忘记现实”、“超越虚实”成了今天我们要补上的重要一课。

  庄子有言:无用之用,是为大用。对科学探索而言,好奇心与想象力就是最为重要的两翼,尽管它们看起来往往不那么“现实”、“有用”。近些年,社会上每每传出“农民研制试验飞机”、“退休工人复制木牛流马”之类的新闻,总有些人对此不屑一顾:这样搞有用吗?有必要吗?平心而论,普通人怀着浓厚兴趣求解“未知世界”,这本身不就体现了一种难能可贵的探索精神?类似“忘记现实”的科学探索——包括科幻小说之类的科普活动多起来,整个社会的科学素养、研究氛围也能随之水涨船高,这对鼓励更多人投身科学技术研究大有裨益。

  我在读法布尔的《昆虫记》时,十分感动于这位老者的探究劲头:为了验证蝉有没有听觉,他借来当地乡村办喜事用的礼炮,邀请了六位朋友一道见证。结果连发数炮,蝉毫无反应,响声甚至吸引了村民来热情围观。这样的科研氛围,十分令人艳羡。在今日中国,刘慈欣和他的《三体》能大受各界热捧,当然得益于时代的巨大进步。这本书和作者本人的故事,无论对于成年人还是未来一代都具有正向的激励意义。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