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文体-正文
汪昌莲:电视剧“抗战季”莫成“娱乐季”
//www.workercn.cn2015-08-12来源: 光明网
分享到:更多

  《东北抗日联军》《黄河在咆哮》《太行山上》……今年以来,电视荧屏陆续出现抗战题材的电视剧,尤其进入8月,几大卫视刮起了“抗战风”。对此,专家认为,历史不能被搞笑演绎或戏说,而应正视国殇,通过荧屏展现中华儿女的英勇抗战精神。(8月11日《江南时报》)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为此,广电总局曾要求全国卫视在9月集中播映反法西题材“抗战剧”,通过荧屏展现中华儿女的英勇抗战精神,也是对抗战胜利一种最好的纪念方式。事实上,近两年来,日本侵占中国领土钓鱼岛的暴行,再次激发出了中华民族的抗战情结,抗战剧层出不穷,便是重要标志之一。然而,针对过去抗战剧过度娱乐化、甚至低俗化的倾向,有必要提醒广电总局及各电视台,莫让电视剧“抗战季”,变成了“娱乐季”。

  众所周知,反法西斯题材抗战剧,担负着弘扬主旋律的文化使命,革命叙事往往能够激发老中青几代人的崇高情感,有着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文化功能。然而,电视剧产业化的特性,也使该类创作在肩负宣教功能的同时,必须应对观赏性、收视率的挑战,也就无法回避“经济时代”与“红色历史”、商业逻辑与主导意识形态的话语纠葛与碰撞。博弈的结果,往往是思想性和艺术性落败。

  由于缺少规范性管理,一些抗战剧为了找“噱头”、寻“卖点”,常常对革命历史事件、英雄人物精神内涵匆匆带过,却热衷于描写暧昧的“秘闻”、渲染荒诞的“野史”,甚至在历史中掺杂离奇的爱情故事,拿英雄、先烈“开涮”。抗日剧过度娱乐化,有违传统文化中的真善美品德,矮化了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追求,侵蚀着整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念,这必然会造成社会公德的萎缩和社会风气的败坏。从更深的层面来讲,任由抗战剧娱乐化之风泛滥,就会阻滞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

因此,在“抗战季”,应以纪念的名义重申,严厉抵制抗战剧娱乐化。首先,广电总局应从创作源头把好关口,对抗战剧创作规划、主题选择等进行规范。特别应注意规范的是剧中的内容。再现历史内容要有根有据,介绍革命先辈和英雄烈士的事迹要正面宣传,重点挖掘其精神内涵和崇高气节。同时,应建立电视剧申报、审批制度,对审查通过的在播电视剧,执行严格的“准播制”,进行跟踪管理,对于歪曲历史、戏说英雄的娱乐化抗战剧,一准禁止播出。特别是,对那些热播低俗电视剧的电视台,除了查处单位之外,也要追究相关责任人,还电视荧屏一片“净土”。(汪昌莲)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