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文体-正文
秦 川:让文物活起来,让监管硬起来
//www.workercn.cn2015-01-11来源: 新华网
分享到:更多

  福建三明市万寿岩遗址、河北正定古城、黑龙江哈尔滨731遗址群、首都城市规划……无论是对有关报告的批示,还是到地方考察调研,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并身体力行推动保护和抢救文物工作,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就文物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对提升文物保护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身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是当之无愧的文物大国。这是今人的荣耀,也淤积着沉甸甸的责任。然而,总有一些人、一些地方不怎么善待文物,甚至摧残文物,令人分外痛心。

  文物不可再生,一旦破坏就永难再现,即便克隆得一模一样,亦因缺乏时光的沧桑与历史的现场,而毫无气质可言。正如专家所称,“文物是民族历史的不可替代的象征与见证,承载着珍贵的历史信息,一旦被毁就不可追回了”。

  今天,文物已越来越人格化,它不是一件没有灵魂的物品,更不是缺乏呼吸与记忆的“老古董”,而是有生气、有立场、有尊严的人格化主体。

  善待文物,首先应该尊重文物,别只是把其当成一件物品。只要是物品,就会待价而沽,而生命无价,对于有生命力的文物,是花多少钱也买不到的。其次,应回归其本来面目,有的文物年久失修,确实需要适当修葺,但应该修旧如旧,不能涂抹得面目全非,更不能折腾得筋脉尽断。最后,应还原或赋予其本身的价值内涵。文物有价值,绝非因为年代久远,而是因为其见证了历史的片段,保留了时光的记忆。

  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731遗址群部分旧址为例,它是世界战争史上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细菌战遗址群。看到了这个旧址,我们一下子就回到了那段屈辱的历史,想到了风雨如晦的家国,想到了民族的苦难、民众的哀鸣。基于此,谁能认为该旧址只是旧址?谁不会从心底生发出愤与奋?

  也正因为如此,今天我们有责任让文物活起来,见证历史、以史鉴今、启迪后人!用习近平的话就是,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

  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让文物活起来,必须先让监管硬起来。目前文物遭受两大侵袭,实用主义和商业主义。实用主义体现在把文物简单等同于经济发展的障碍,为了发展不惜伤害文物;商业主义体现在过度开发文物,虽然知道了文物价值,却破坏性开发,过度商业化,同样不足取。为此,监管硬起来,对破坏文物行为必须依法严惩,不沉默不姑息。

  著名作家冯骥才说,民间文化遇到危险需要拨打“120”,要像医生一样抢救中国民间文化。历史文物何尝不更需要拨打“120”?其实,仅仅拨打“120”还不够,更应该拨打“110”,看谁还胆敢破坏文物?

  保护文物就是保护祖先的基因,期待所有的人都关注文物,善待文物,都与破坏文物的行为作斗争。文物保护得好,文化源远流长,我们才能找到“回家的路”,才能文化相守,启迪未来。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