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借书”有助于推进全民阅读-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评论

科教

“快递借书”有助于推进全民阅读

黄齐超
2020-01-28 16:48:39  来源:红网

  3月5日,浙江省杭州图书馆重新开放了“悦借”服务,杭州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告诉北青报记者,通过这一服务,家住杭州的网友可以像收快递一样,享受图书馆上门送书、快递还书的服务了。(3月7日《北京青年报》)

  网络时代,智能手机的普及,为电子阅读提供了便利。尽管碎片化阅读正日渐成为趋势,但依然有很多人坚守在传统阅读的阵地,他们陶醉在图书馆、阅览室中,乐此不疲,流连忘返,借阅图书,增长知识。

  杭州图书馆做过统计,发现来借书的读者以老年和孩子为主。是年轻人不喜欢读书吗?也不尽然。即便有些年轻读者喜欢在手机上“屏读”,但还有一个原因不能忽视——一些钟情于纸质阅读的年轻人,他们忙于工作,抽不出时间来图书馆借书,毕竟,生活的快节奏,已经是无法回避的事实。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是人类文明的助推器。推动全民阅读,打造书香社会,一直是我们孜孜不倦的追求。为了推动公益阅读,各地政府都拿出一定比例的公共财政资金,投入到图书馆建设及免费阅读上。然而,如果因为读者缺乏往返图书馆时间的问题,影响了全民阅读的推进,那该是一件多么遗憾的事啊。

  解决借书时间与渴望阅读的矛盾,提高阅读效率,这固然是读者自身需要面对的问题,不过,图书馆也可以多些积极的措施,不能守株待兔一般,消极面对读者的困难。就此而言,杭州图书馆做得非常好,他们开放了“悦借”服务,通过“快递借书”的模式,帮有读书意愿却缺乏借书时间的读者开辟了一条借书新途径。

  或许有人很说,“快递借书”的模式并不鲜见,它只是读者与快递员之间的事,谈不上图书馆有什么功劳。可是,如果图书馆不建立网络借书系统,读者没有选书和下单的环节,快递也很难与借书对接。“快递借书”不是免费的,读者需要为服务买单,但与读者亲自去图书馆借书相比,“快递借书”既经济又便利,值得推广。事实上,“快递借书”不仅为读者节约了时间,提高了阅读效率,同时,也间接地拉动了快递经济的发展,可谓一举双得。

  顺便提一下,在这之前,杭州图书馆允许乞丐入内成为业界良心,已经在读者中赢得美名。现在,他们又推出“悦借”服务,方便读者借书,是其他图书馆学习的榜样。总之,“快递借书”助力全民阅读,这个真的好,值得点赞。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对快递员“退场”要有机制准备

    根据国家邮政局下属的中国邮政快递报社发布的2019年全国快递从业人员职业调查报告,40岁以下人员构成快递员从业主体,46岁以上的快递员仅有5%,从业3年以内的快递员占比超过半数,5年以内占比近四分之三。而在劳动收入和强度上,四分之三的快递从业人员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超过两成的从业人员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

  • 中工时评: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

    总书记的指示和总理的批示,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对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必然要求,为各地区各部门有力有效开展疫情处置防控工作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 中工时评:新型就业群体超时工作应引起重视

    在正在召开的上海市两会上,上海市政协委员王厚福提交了《关于重视解决新型就业群体全息保障问题的建议》。根据上海市总工会于2018年进行的调研,包括货运驾驶员、物流快递员、护工护理员、家政服务员、商场信息员、网约送餐员、房产中介员和保安、保洁员在内的新型就业群体总计150万人。

  • 中工时评:这个低温津贴,可以有!

    正在召开的上海市两会上,上海市总工会递交提案,建议上海市建立低温津贴制度,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人物

  • 巨星陨落,曼巴精神永不落幕

    醒来习惯地打开了手机,看到的第一件事就是科比遇难。难以相信,难以接受,还未从疫情的沉痛中起身,又受到了精神上的重重一击。谁能想到,那个起蛰于洛杉矶凌晨4点的曼巴,在北京时间凌晨4点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 2020年春节:“请战书”最美 “红手印”最热

    白衣天使挥毫请战书,壮美勇士激情红手印,我们一定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 蔡维忠的散文世界

    这些年,北美华文文坛可谓水草茂盛,作家身份也是色彩斑斓。马蹄花香,风吹草低,如野火燃尽后生机勃勃的草原。时空变幻,遥望云天,一个个倔傲的灵魂,在生命的原乡里吟唱。蓦然间,在散文高地上,蔡维忠的名字迎面走来了。

  • “电话哥”坚守的意义,我们懂

    1月19日晚,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发生6.4级地震,位于南疆铁路喀什车务段五间房车站的值班室发生了剧烈晃动紧急关头,人们往往会出于本能躲避危险,“电话哥”却临危不惧,置个人生死于不顾,用精湛的业务保证了列车安全。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