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新技术伤人,需要伦理和法律约束-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评论

科教

避免新技术伤人,需要伦理和法律约束

陈江
2019-11-18 10:31:17  来源:钱江晚报

  如果缺乏伦理和法律管束,新技术一旦被不正当应用,用来满足人们低俗肮脏的目的,那不是人类之福,而是技术坠入黑暗。

  如果我们的私密空间被人偷窥,被放到网上围观,那么,我们是否应该探究下隐私安全边界?

  最近,公安部通报了浙江警方破获的一起针孔摄像头专案。杭州一女租客在出租房内打扫卫生时,发现床对面的插头里装有摄像头遂报警,由此揭开了针孔摄像头从开发到生产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黑幕,浙江警方开展全链条式打击,端掉了深圳的制售窝点。此事再次将针孔摄像头偷拍事件拉入了公众视野。

  仅在今年上半年,各地媒体就连续曝出在酒店房间、自助银行、优衣库试衣间等发现针孔摄像头的新闻,掀起轩然大波,一时之间,针孔摄像头晋级成为偷拍的代名词。现在,针孔摄像头又探进了出租房的卧室。

  近年来,随着通信技术和电子产品的迅速发展,摄像器材越做越小、越做越隐蔽。我们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也慢慢看到了其被违法者所利用的另一面。

  因为器材越来越隐蔽,越来越不容易被发现,偷拍行为也更容易逃脱监管。这门偷拍的生意已经越做越大,渐渐形成一条黑色产业链。这对公众的隐私安全造成了更大的威胁。

  对于偷窥和偷拍行为,目前有《治安管理处罚法》可作为处罚依据。其中规定: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处以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以五日以上十日以下的拘留,可以并处五百以下罚款。显然,这样的处罚力度比较轻,偷拍的法律成本非常低。

  偷拍隐私行为为何屡打不绝、屡禁不止?在回答这个提问时,浙江省网络与信息安全通报中心主任黄海涛用了十三个字:有利可图,门槛不高,打击难度大。

  互联网时代,人们的隐私似乎越来越少了,而针孔摄像头等新技术又加剧了这种趋势。新技术增加了人们满足欲望的手段,而为满足欲望一些人根本不择手段。小小的针孔摄像头,到了图谋不轨的人手里,被随处滥用,成了作恶工具。

  因此,伦理视角下不可回避的问题来了:技术进步了,社会和人性就做到随之进步吗?

  针孔摄像头遍及酒店、民宿、出租房和公共场所的现象,其实只能说明,技术本身只是实现人类生存的一种工具,怎么使用它关键看在谁的手里、被谁掌握以及如何被限制。

  如果缺乏伦理和法律管束,新技术一旦被不正当应用,用来满足人们低俗肮脏的目的,那不是人类之福,而是技术坠入黑暗。就像漫威世界中的“无限手套”,灭霸一个响指,消灭了半个宇宙,可是英雄们戴上它,打个响指,就把一半的生命带了回来。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人物

  • “网红梦”别做成白日梦

    继不粘锅直播“翻车”后,以“带货网红”为人所熟知的李佳琦又一带货直播被曝存在虚假宣传问题。据悉,李佳琦曾直播一款名为“阳澄状元蟹”的商品,但店内的多条差评显示出虚假宣传、螃蟹难吃等问题。

  • 伞开云端,强军有我

    李振波1978年入伍,是一名从事空降空投事业达40余年的“老伞兵”。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为侦察灾区情况,提供救援信息,李振波带着一支小分队跳翼伞先下去,成为“伞降第一人”。

  • 致敬最美逆行者

    脱下了“橄榄绿”他们是人们眼中的逆行者也是人们心中的“蓝朋友”他们是——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也是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组建一周年的日子一起致敬最美逆行者!

  • 榜样是“看得见的精神风貌”

    时代进步需要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来引领,社会发展需要先进典型的榜样力量来推动。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