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龄童质疑课文,大人应当认个错-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评论

科教

八龄童质疑课文,大人应当认个错

戎国强
2019-06-17 09:45:50  来源:钱江晚报

  据海峡都市报报道,福州一位小学二年级学生冯某在学《羿射九日》这篇课文时,发现一个问题:课文前一段刚提到“江河里的水被蒸干了”,下一段又提到“他蹚过九十九条大河,来到东海边”,他是怎么蹚的?冯某在课堂上提出了这个问题,老师说:“问得好”,但是正确答案是什么,老师没有说。

  冯某回家后又向妈妈提了这个问题。妈妈何女士把儿子的提问晒到朋友圈,求高手解答。何女士还打电话到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人民教育出版社询问、求助。一位参与课本编辑的林先生说,这是一篇神话,也是新版教材,全国已有不少地方反映该问题。目前,他也没法肯定对错,要提请到编写组,请更专业的专家或文学家判断……难道小学生冯某提出的问题那么深奥吗?连专业人员都答不上来?

  先来看看冯某所指的两段课文原文:“禾苗被晒枯了,土地被烤焦了,江河里的水也被蒸干了,连地上的沙石好像也要被熔化了。人类的日子非常艰难。”“神射手羿决心帮助人们脱离苦海。他翻过九十九座大山,蹚过九十九条大河,来到东海边上。”冯某(包括赞成其观点者)认为课文是前后矛盾的。另一部分人认为,一些江河被蒸干了,还有一些江河里还有水,因此课文并没有错。到底谁的意见对呢?有没有统一的判断依据或标准呢?

  当然有。

  “江河如何如何”,当“江河“二字前面没有数量限制时,逻辑上称为“全称判断”,即“江河”就是指全部江河。如果指部分江河,就应该加上表示数量的词语,如“一些江河如何”,“大部分江河如何”,这是“特称判断”。小学生冯某不一定了解“全称判断”和“特称判断”,但是他的理解(其实是他的思维)是符合逻辑的。所以,当他读到下一段里“他蹚过九十九条大河”时,就感觉不对了,课文前后矛盾了。更何况这一段最后一句是“人类的日子非常艰难”——“人类”一词所包括的范围与“全部江河”的理解也是一致的。过浅水的河叫“蹚”;如果河水干了,则是从河床里“走”过去。蹚表明河里有水,这跟上一段的描述互相矛盾了。

  有人可能不相信,为什么一个小学生看得出来的问题,专业人员反倒看不出来、也回答不了?这里是否存在两种可能。

  一、一部分专业人员逻辑思维能力欠缺,可能确实没有能力回答问题。我们知道,中学没有最基本的逻辑知识的教学,并不鲜见;很多高校,也没有正常逻辑教学,有的高校找不出能教逻辑的教师。这种状态下,许多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教师和其他专业工作者,逻辑思维能力弱,自然就不能回答一个小学生提问。

  二、有没有一些专业人员,其实是有能力回答这个问题的,他是知道冯某问得对的,但是,他不能公开肯定小学生冯某,公开说课文错了。不说“孩子,你是对的”,不存在得罪孩子的问题,但是公开说“课文错了”,就会得罪同行,得罪有关部门、有关领导,就成了本行业本部门的异类,公鸡下蛋,就不能在家禽界混了。所以,说一句“孩子,你是对的”,会有那么难。

  好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官方微博14日发文回应称,“蹚”字的确用得不恰当。这是目前唯一一家权威机构的明确的、负责任的表态。这个表态能不能改变一个小学生难倒一大片专业人员的现状?再有类似事件时,是不是大部分专业人员都有能力回答问题,都敢于表示自己的态度了呢?人教社一次表态恐怕很难改变现状。

  要改变,办法是有的:一,在中学乃至高校,恢复或强化逻辑知识的教学。二、形成鼓励怀疑精神,鼓励提出问题的风气,让孩子学会自己思考。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动辄“转发过亿”的明星新闻警示了啥?

    在公安部组织开展的“净网2019”专项行动中,一款帮助明星制造假流量的软件被警方查获,由此也戳破了个别明星的新闻动辄“转发过亿”的“传说”。

  • 中工时评:“中俄方案”护航世界发展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霸权主义、强权主义犹存,世界发展和全球安全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此情况下,习近平主席在访俄期间提出了“中俄方案”一词,让世界对未来的和平与稳定增添了一份信心。

  • 中工时评:小汽车通行管控不可“一限了之”

    根据交通部等部门日前公开的《关于印发绿色出行行动计划(2019-2022年)的通知》,要求各地研究降低小汽车使用强度相关政策,“探索实施小汽车分区域、分时段、分路段通行管控措施”。

  • 中工时评:“夜间区长”加“夜生活首席执行官”,这个好

    近日,上海市黄浦区和杨浦区分别有了自己的“夜间区长”以及“夜生活首席执行官”,这是该市根据今年4月发布的《关于推动上海夜间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借鉴国际经验的新做法。

人物

  • 等待,因善意而驻足

    体验过深夜错过末班车的遗憾,就会理解被人等待的幸福。在成都,公交公司306路车队就是一个愿意等待“晚归人”的温暖驿站。等待、停留,有时是无聊与煎熬,但有时却是善意与幸福,区别就在于因何而等、为谁而留。

  • 环保人正青春⑥|王博:8年“抗战”守护“北京蓝”

    他长期奋斗在大气雾霾治理第一线,8年“抗战”,带领团队解决了环保领域若干“卡脖子”的关键技术难题。他长期从事MOF材料研究,所研发的MOF材料能过滤PM2.5、分解臭氧,已被应用于空气过滤净化。主持开发的雾霾滤清、危化物降解技术对大气治理具有很高的价值和社会效益,为首都环保事业做出了贡献。

  • 在黑土地上书写新传奇

    北大荒开发建设犹如一条纽带,将个人的理想和追求,同集体荣誉、国家命运结合起来,将农垦人不分年龄、职业凝聚在一起,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中国农业发展史上的奇迹

  • 好家风,柔且刚

    前不久,在广西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花江校区,崔译文夜自习后和同学小梁结伴回宿舍。经过操场时,一名男子企图对小梁行凶,崔译文赶紧上前把小梁推开,自己身上多处受伤。面对人们“为何敢”的问题,她回答说,“因为我是军人的孩子”。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