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式创新需要“科学伯乐”-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评论

科教

颠覆式创新需要“科学伯乐”

汪涛
2019-05-27 09:40:29  来源:环球时报

  过度依赖和学习他国的创新技术已无法满足未来中国发展的需要,中国必须要走自主创新之路。虽然我们很早就认识到创新对中国发展全局的作用,但在学习和模仿的红利极为丰厚的时侯,不少企业只是把创新当成一种政治正确,极少有真正去实现的。当美国的贸易霸凌把我们逼上了必须通过创新求发展的道路时,中国是否可以借此实现真正的自主创新?

  提到创新,人们自然想到的是两个问题:一是人才,二是研发投入。

  2018年,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为820万,而2017年以色列人口总量为871.2万。中国一年毕业的高校毕业生数量已经接近以色列总人口。

  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2014年发布的《国家创新蓝皮书》指出,中国研发人员总量占到世界总量的25.3%,超过美国研发人员总量占世界总量的比例(17%),居世界第一。2017年,中国研发人员总量达到621.4万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研发经费投入持续快速增长,2017年达17606亿元,是1991年的123倍,1992年至2017年年均增幅达到20.3%。超过同时期GDP年均增速(现价)5.3个百分点。按汇率折算,中国研发经费总量先后超过英国、德国,并于2013年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研发经费投入国家。

  有这么多的研发人员,研发投入也不能说少。近年来在创新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创新能力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依然有较大差距。笔者认为,除了存量劣势之外,创新所需要的一整套符合科学创新规律的体制、理念和评判标准(创新体系)缺乏也是一大原因。中国已经具备了强大的研发体系,却没有能够将其转向强大的创新体系。

  中国的研发体系长期以模仿、跟踪、学习为核心,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一些阻碍创新的机制和制度。在相当长时间内,我们把跟随型的研发补课看作是创新。“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等就是相当好的成就。这在过去是相当有效的,但在今天却成为根本性问题。我们没有系统地理解科学是什么,也没有去认真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科学创新规律。

  创新,尤其原始创新是对基本技术原理的突破,因此,其思维方式需要回归科学问题的起点。这是具备原创性的科学家或发明家往往对科学的本质甚至哲学有深刻理解的原因所在。创新型研发人才与跟随型人才在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上有重大区别,因此,并不是只要在具体知识上具备专业能力就可以成为合格的创新型研发人才。这首先对我们人才培养教育体系提出重大挑战。创新是有规律的,现代创新都是在科学范围内的创新活动,因此,我们需要培养对科学的认识规律有深刻研究与理解的人才。日本当年受到贸易战压力不得不转向创新过程时,进行了大量创造性思维的研究。而我们今天大量地在提创新,却极少有人研究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规律和能力是如何进行培养的。

  如何去判断和发现创新更是一个巨大难题。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创新很难,而准确地发现与有效判断创新更难。创新就是形成原来没有的技术和知识,它们常常超出业内专家的知识范围。因此,即使是业内专家也往往难以有效完成这个任务,尤其是本身就不具备创新能力,并受到流程、技术标准等规范深刻约束的专家。

  发现和支持创新需要有一整套机制。硅谷在这方面做了很好的示范。他们有一大批专业的天使投资人。这些人大多是企业经营者,懂专业技术、市场和管理。他们用自己的投资进行判断,并且可以用自己的专业技术、市场和管理能力去支持创新走向市场。而我们至今依然深度依赖跟随型研发时代的“专家评审”机制。徐匡迪曾说,中国的颠覆性技术都是被专家“投”没的。颠覆性技术,这种创新在目前的行政审批和评审制度下,是难以实现的。

  现代科技的创新、尤其是原创性创新大量产生于跨界产生的融合。马云不是学互联网的,但却推动互联网电子商务成为现实。而中国许多高校和行业至今在学科边界和专业边界上深沟高壑。

  时不我待,中国的科研人不能再满足于追求表面的话语正确,现在是必须要下大力气深入研究创新规律和建设创新体系的时候了。(作者是中央民族大学客座教授)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还想“防火防盗防记者”,没用!

    类似的事情,不是第一次出现。引起我们思考、质疑、不解的是,为什么还有人在把防记者当做一项重要工作?实际上,严防死守记者,不如防治一下自己内心的不思进取。

  • 中工时评:城市改造要留住记忆也要面向未来

    在安徽黄山市,一场关于原徽州行署文教局老楼是否应当在城市改造中保留的争论,引起舆论关注。徽州地区是黄山市成立前的当地行政区域名称,文教局老楼是上世纪50年代建起的二层青砖瓦楼,有专家认为老楼应当纳入保护,但也有人认为,仅仅60年历史的建筑物,不能算古迹。

  • 中工时评:竭诚把职工的忧心事解决好

    今天的工人日报消息:吉林省总于近日下发通知,倡导全省各级女职工组织因地制宜开展职工子女托管服务工作,帮助女职工减少生育后顾之忧。省总将拨专项资金30万鼓励开展试点工作。

  • 中工时评:当四分之一的进城农民工家中有汽车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8年农民工监测报告》,进城农民工居住条件较上年大为改善,在拥有各类生活设施的户占比中,能上网的占到92.1%,有洗澡设施的占到82.1%,有独立厕所的占到71.9%,拥有电冰箱和洗衣机的同样占到六成以上,更令人惊讶的是,包括经营用车在内,近四分之一的进城农民工家中拥有汽车。

人物

  • 学习张富清奉献精神 凝聚新时代奋斗力量

    要积极弘扬奉献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张富清是奉献精神的榜样,我们要学习好榜样,我们要见贤思齐,万众一心,无数中华儿女的奉献精神凝聚起在一起,就是新时代的奋斗强大力量,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能量。学习张富清奉献精神,凝聚新时代奋斗力量,这是新时代我们每个人的必须担当。

  • “罪倒”袁仁国,佳酿缘何成“苦酒”

    据贵州省纪委监委网站消息,日前,经中共贵州省委批准,贵州省纪委省监委对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原副书记、原董事长、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袁仁国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这距离袁仁国从茅台公司董事长职务卸任仅仅只有一年时间。

  • 新时代·铁路榜样丨王琳娜:在候车室奔跑的追梦人

    2002年,王琳娜从石家庄铁路运输学校毕业进入北京西站,经过考核,幸运地成为“036”候车室的新成员。“036”原是20世纪70年代北京北站客运服务员李淑珍的胸牌号,她一颗真心、满腔热忱,让所有人称道。1999年,北京西站将服务重点旅客的专用候车室命名为“036”候车室。

  • 加强青少年控烟不妨拿王源“开刀”

    王源被曝5月20日在餐厅聚餐时抽烟,引发大量关注。21日,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监督所在官微上表示,正在进行核实调查,如属实将依法处罚。下午,王源致歉。北京市控烟协会表态称,公众人物应承担社会责任。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