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达科技用8亿人数据牟利,监管何在-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评论

科教

巧达科技用8亿人数据牟利,监管何在

熊志
2019-03-28 14:14:09  来源:钱江晚报

  据中国之声报道,招聘数据公司巧达科技被查封,全体员工被警方带走。一位巧达科技前员工告诉媒体“陆续有HR等非核心员工回家,但核心高管依然失联中”。据悉,巧达科技出事可能与其未经授权获取和使用简历、贩卖简历信息等涉嫌侵犯用户隐私权、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有关。

  在此之前,很多人估计没听过巧达科技的名字,但事实上它号称是中国最大的简历大数据公司,其数据存储量有多夸张呢?一份巧达科技提供给客户的商业计划书显示,旗下有超过170万招聘者用户, 2.2亿自然人的简历,简历总数37亿份,另外还有10亿份通讯录。

  众所周知,一份简历几乎包括了个人的姓名户籍、受教育背景、职业经历等信息,也就是说巧达科技所掌握的信息,要比普通的APP更加丰富完整。比如你使用一款新闻APP,如果不进行号码注册,它顶多会记录你的浏览习惯偏好,巧达科技则能够给你精确画像。

  最恐怖的地方还在于,对大量简历和通讯录的持有,导致巧达科技能够依据已有数据,推导出用户的关系链,然后对那些它不掌握简历的用户也进行画像。

  说的直白点,哪怕你没有在巧达科技旗下的产品进行任何注册或者简历上传行为,它仍然能够通过关系链,获知你的各种隐私偏好。所以巧达科技才会自称拥有超过8亿自然人的认知数据,这种公众隐私被大数据一览无遗洞悉的局面,可以说相当可怕了。

  那么巧达科技到底是如何掌握海量数据的?从相关的报道来看,给予明确授权的用户主动上传只是小部分,其大部分数据来源都是第三方渠道。巧达科技旗下产品负责人曾提到,“无法律方面的隐患。”这种说法站不住脚,不管是自有渠道还是第三方,都存在侵犯隐私嫌疑。

  其一,用户在巧达科技平台上传简历,但这种授权是有明确限定范围的,这些简历信息只能用于和招聘企业进行岗位匹配。但从业务范围看,巧达科技还为客户提供教培、保险等其他服务。比如通过数据信息识别出有教育培训需求的群体,然后进行营销推广。这种数据使用已经明确超出了授权范围,隐私泄露还会带来大量的电话骚扰问题。

  其二,用户授权,只是给固定的平台授权,这决定了和第三方平台进行简历共享,必须要经历二次授权才具备合法性。由此衍生的向第三方平台兜售或者购买简历的行为,都属于违背用户意愿。要知道此前广泛关注的Facebook数据泄露风波,违规使用数据的剑桥分析公司正是Facebook的第三方合作平台,但作为泄露源头的Facebook,依旧得承担巨额罚款。

  巧达科技能够做成全国最大,靠的正是对数据的违规收集、使用。事实上在发迹过程中,它就陷入过侵犯隐私的传闻,而此次风波无疑掀开了互联网行业的冰山一角。

  对于那些互联网企业来说,数据历来是重要的核心资产,像巧达科技高达两亿的估值,就是建立在海量的数据信息上。但频繁发生的隐私风波说明,当下对个人隐私的保护力度明显过于孱弱,以至于如此次曝光所显示的,光鲜的行业背后存在数据共享、交易的庞大灰产。

  巧达科技的数据用在了何处,和它进行数据共享交易的平台有哪些,都需要彻底的调查,对地下产业链进行系统清理。不管怎么说,此次事件再次敲响了隐私保护的警钟,也预示着大数据时代,一种更加可怕的透明人处境的来临。鉴于此,在整个互联网行业,要再次明确合规授权的信息使用红线,同时刚刚纳入立法议程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也得加快落地。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人物

  • 流浪大叔爆红 谁该感到羞愧

    流浪大叔一夜之间成为全民网红,他叫沈巍,据说是某单位因病停职的工作人员。媒体起初报道这位流浪大叔时,他蓬头垢面、衣衫褴褛说实话,沈巍的爆红一改电商时代网红靠颜值或才艺出圈的规律。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有着理想和坚持的社会底层流浪者

  • 为救助者解除后顾之忧

    我们既要赞美道德,更要信奉法治。制度性保障并不排斥道德弘扬,相反,它可以促成道德生长坐高铁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广播,有乘客突发病情,请求列车上的医务工作者前往提供帮助。媒体也经常报道,某某医生在列车上及时仗义出手,救病人于水火。可最近的一则新闻,令不少医生心生疑虑。

  • 让“海子”回到他原来的样子

    今年3月26日,是诗人海子离世30年的日子。这些年来,人们把许多意义和价值附着在他身上,谈起诗歌时总是会谈起他。想起当年与他的交往,让我心生很多感慨。上世纪80年代初,我们中文系的同学办了一个小期刊《启明星》,有了一点反响,作为法律系同学的海子来到我宿舍

  • 把好思路变好出路

    2018年3月,河北省文联干部赵云旺来到阳原县大田洼村,担任第一书记。因为他是文联干部,乡亲们都叫他“文化人”。一声“文化人”,饱含了乡亲们对赵云旺的尊敬,也折射出对脱贫致富的渴望。尊称的背后是担子,更是信任。赵云旺坦言:“光舞文弄墨不叫‘有文化’,得有真本领,带着百姓脱贫。”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